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集体备课>>语文>>六语>>文章内容
《学会合作》第二课时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02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丽华     来源:本站原创

 

《学会合作》第二课时
张丽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演讲。
2.初步认识演讲稿的结构特点,学习文中采用总分总结构列举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感受,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明白它们所强调的侧重点的不同,培养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
教学准备:PPT、交响乐照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
一、破题复习,提炼主线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课文《学会合作》。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演讲稿,围绕“合作”这个话题,作者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合作的重要性,卓有成效的合作,现代社会合作才能成功。)
2.出示字幕,老师引读:合作非常重要,作者明确地告诉我们:(生读)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板书:离不开合作)他强烈呼吁:(生读):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3.揭示:可我们该怎样合作?而且是“卓有成效”的“合作”呢?这节课,老师就要和同学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会合作》的教学。
二、揭示观点,提炼事例
1.为了说明如何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并没有直接讲述道理,而是举了两个事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4、5、6自然段,用简洁的话概括两个事例。
2.生交流,师相机板书:交响乐团的演奏 模拟逃生小实验
过渡:大家都是很会学习、善于思考的孩子。那老师不禁要问,课文为什么要选择两个事例来说明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一个事例。
3.研读事例一:从交响乐团的演奏感悟合作需要高度协作精神
(1)见过交响乐团的演奏吗?知道什么是交响乐团吗?(看图片,感知人数多、乐器多)
补充资料:交响乐团是大型的管弦乐演奏团体。由弦乐器、木管乐器、钢管乐器、打击乐器等组成。参加者能达数百人。
(2)这么复杂的情况下,一个乐团是怎样进行演奏的?效果又如何呢?(师播放演奏视频)
(3)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呢?你知道他们在演奏时是如何合作的?书上又是怎么写交响乐团合作的呢?(出示,指名读)问:乐曲是有声的,是无形的,可这里却写成“倾泻”,这是形容流水的呀,是不是写错了?(说“倾泻”是把乐曲写的像流水一样有形了,让人感觉乐曲就像流水那样流畅、和谐、自然、完美)类似的词还有吗?(流向、流进)一齐读,感受这堪称完美的演奏。
(4)思考:交响乐团的演奏为什么会如此完美和谐呢?(灵魂人物的存在——指挥家;演奏人员齐心协力;在演奏中有着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协作精神。他们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是什么?就是一定把最完美的乐曲奉献给观众。)
(5)因此,要想卓有成效的合作,主要是依靠——(出示: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精神,板书:团体目标协作精神)
(7)讨论: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事例也能说明目标一致、团结协作能取胜的道理。比如跳长绳、拔河、小组学习等,那作者为什么不选取这些来做例子,而要选交响乐团演奏的这个事例呢?这个事例与作者的观点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后总结:因为交响乐团人数多,乐器多,合作起来更复杂,更庞大,这是合作的典范,选举的是典型事例,最能说明作者的观点。(板书:典型)
(8)让我们学习他们这种目标统一、团结协作的精神来朗读第4自然段。
4.研读事例二:从模拟逃生实验中感悟合作需要牺牲精神
过渡:那么,光有统一的目标,合作就能成功吗?
(1)默读第五自然段的事例,孩子们的逃生实验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合作,想想这个实验的目的、过程、结果分别是什么?并尝试和同桌合作,完成表格。

实验目的
表面是想看一看“房子突然起火”的情况下,“屋里的人”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逃出来”;真实目的应该是看一看中国的孩子有没有“可贵的合作精神”。
实验过程
明确有关事项——各拉一根细线——全部盯着瓶口——依次取出彩球
实验结果
学生依次拉出彩球,专家连声赞叹。
(2)指名交流。
(3)实验中,孩子们是“依次拉出彩球”,“依次”是什么意思?师:依次,就是井然有序,这是成功逃生的保证。如果大家争先恐后地出来,又会出现什么状况?
(4)孩子们的这个“依次”,是偶然的吗?事前,他们一定凑在一起商量过,他们商量些什么?(怎么逃生、谁第一个,谁最后一个)依次,对于后面的孩子,尤其最后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可能被困在房子里、要冒着被烧死的危险,要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5)尽管,他们知道后面出去会有危险,可是还是选择了依次而出,从这个“依次”,你读出了什么?(心中想着他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6)所以外国专家对于这样的实验结果是这样评价的——(出示:“真了不起!真了不起!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至多逃出一两个人,多数情况是几个彩球同时卡在了瓶口。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贵的合作精神。”)
①为什么他要连说两个“真了不起!”?追问:“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说明了什么?
②让我们一起用惊叹的语气夸夸我们中国的孩子。
(7)这种“可贵的合作精神”就是什么呢?(自我牺牲精神)
(8)小结: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保证了出口的畅通,“屋里的人”通力合作,才能在规定的时间里逃出“突然起火”的“房子”。还记得汶川大地震吗?地震突来,房屋倒塌,无数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然而,有一所中学却创造了逃生的奇迹——那就是安县桑枣中学,2000多名学生只用一分半钟的时间就成功撤离,并且无一伤亡。这主要归功于他们撤离时做到了快而不乱,井然有序。当然还有《船长》一文中的哈尔威船长,为了全船的人,舍生忘死,这都是自我牺牲的代表。
(9)文中的这个事例就告诉我们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还需要——(出示,引读:心中想着别人,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板书:心想他人 自我牺牲)
5.探究两个事例侧重点的不同,领会其作用
(1)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例,只举一个例子够不够,为什么?(同桌合作讨论)
(2)交流汇报后指出:不够,这两个事例的侧重点不同,表达了两层意思,只举前一个例子只说明合作需要有协作精神,而后一个事例是说明合作要有自我牺牲精神,只有举两个例子,才能把问题说的很全面,缺一不可。(板书:全面)为此,作者用“不仅……而且……”这个关联词把它们连接起来,体现了递进的关系。
(3)这两个事例说明的道理哪个更难做到?
(4)让我们再把两个事例蕴含的道理再来完整地读一读,牢牢记住这句话。(齐读第6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其实生活中的合作无处不在,你能举几个自己生活或学习中的例子吗?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工厂里做衣服,有的裁剪,有的缝前片、后片,有的上领子、袖子。如果前面的人慢了,后面的人就没活干了;上课时,我和同桌一起读书,我读错了她给我纠正;昨天,我看见同学们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母鸡和小鸡配合得很好,老鹰几次都没有抓到小鸡;手工课上,我和同桌一起做,在全班做得最好;医生要给病人做手术需要麻醉师、护士的合作)
2.看来,社会生活中的确离不开合作。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合作是帮助我们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呼吁道——(齐读第7节,板书:需要合作 )。
3.总结全文:全文围绕“合作”这个话题从合作的重要性谈起,并列举了两个各有侧重点的典型事例说明怎样卓有成效的合作,最后呼吁人们学会合作。全文条理清楚,说得通俗易懂、字字有理,这就是“事实胜于雄辩”的精彩所在。
4.学完课文,你想到了哪些和合作有关的成语或名言警句呢?今后又打算怎么做呢?
四、练习演讲,课外积累
1.《学会合作》是篇演讲稿,之前我们还学过另一篇演讲稿《陶校长的演讲》,今天我们的作业就是要试着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做一次简短的演讲。
2.出示演讲要求:先把课文熟读,然后练习演讲。演讲时加上个开头和结尾;使用规范的语言;注意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变化,还可以适当配合手势和动作,注意仪态表情与演讲内容协调一致、自然得体。下节课,我们将请各组派代表上台交流演讲。
3.同学们,昨天,我们曾经合作;今天,我们再次合作;明天,我们还将合作。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走向成功吧!
 
板书:
              离不开合作       
                     交响乐团的演奏----团体目标,协作精神    典型 
14 学会合作  模拟逃生小实验----心想他人,自我牺牲   全面                  
                                 需要合作 
    走向成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