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比例(一稿)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主要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解比例,完成例5的教学。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包括三点:一是根据图形放大的意义写出比例,二是应用比例性质求未知项,三是认识什么是解比例。
根据图形放大的意义写出比例。例题要求写两张照片长的比与宽的比组成的比例,在这个比例里有三项是已知的,一项是未知的。因此,像列方程解决问题那样,设放大后照片的宽是x厘米,列出的比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是例题的主要教学内容。教材里写出了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一步,让学生思考根据是什么,体会应用比例的性质能够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并通过“试一试”“练一练”学会解比例。本课的思考题,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就是两个数相乘的积相等的关系,把相乘的两个数同时做外项或内项,就可以写出符合条件的比例。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0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第42页练习七第5-9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积累数学学习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善于思考、认真检验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难点:解比例方法的灵活应用。
一、引入新课
1.提问:关于比例,大家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意义、性质)
2.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和它的基本性质,这节课就应用这些知识,继续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5,指名读题,说说条件和所求问题。
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按比例放大”的?
3.追问:放大前后,两张照片长和宽的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4.根据放大前后两张照片长与宽的条件,联系图形放大的知识,请你在自备本上写出符合要求的比例。
5.集体交流:教师相应板书6:4=13.5:X 13.5:X=6:4
6.说明:根据题意可以写出长于宽的比相等的比例,因为放大后照片发的宽未知,可以用X表示。我们设未知量宽为X(板书)然后按长和宽的比写出比例。
这样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实际上也是一个方程。
7.引导:你有办法求这个比例中X的值吗?请你试着求一下。
8.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9.校对:这里解方程第一步的依据是什么?接着怎样求?
(我们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出外项积等于内项积的式子,这样就能求出未知数X的值,也就是放大后照片的宽。)
10.提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设未知数X后,根据长和宽的比相等,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比例,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11.指出:像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作解比例。(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12.回顾:什么是解比例?解比例时要怎样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提示:用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怎样写出外项积等于内项积的式子?
尝试解比例
集体交流明确:解用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可以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交叉相乘后求出未知数。
2.完成练一练: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3.练习七第5题
4.练习七第8、9题
四、总结回顾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课堂作业:练习七第6、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