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集体备课>>语文>>三语>>文章内容
《庐山的云雾》二稿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09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汤晓丹     来源:本站原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学习“总分”的写作方法,学会找中心句。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云遮雾罩的庐山啊,真令人流连忘返。
2、讨论:“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形容十分留恋,忘记了回去)
3、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让作者忘记了回去呢?(庐山)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自读第1节,思考讨论:庐山都有什么景色?作者最喜欢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
3、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架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
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景。
4、庐山的云雾有两大特点?你最喜欢它的什么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请大家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理由。
三、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①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②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2、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丽、神奇、美不胜收……)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或者让学生画出心中的庐山的美景)
3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云雾的?
4、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2、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出来的?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3、作者在写云雾变化的时候,都变成了什么?(轻烟、银河、白马、冰山)
这一段的末尾有一个省略号,大家想一想,省略了什么?你能帮作者告诉大家吗?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五、品读最后一小节
1、说说为什么庐山令人流连忘返?
2、能用“流连忘返”这个词说句话吗?
3、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拓展练笔
1、总结文章的写法:请大家在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时采用的什么结构顺序来写的。每一小节又是采用的什么结构顺序写的?
2、你读了这篇课文,感到庐山怎么样?为什么能感受到庐山的美呢?作者怎么会写得这么好呢?(认真的观察、丰富的联想)
3、能不能请你也来模仿写天上的云。(出示:天上的云真是形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满满地盖住了天空;有的想山峦,像河川,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霎那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4、习作练笔:有顺序、有重点、有条理,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