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涛教授曾经说过:“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这让我立即想到了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夏丏尊先生。他在世纪初提出了“情爱教育”,他认为真正的教育是充满情与爱的教育,情与爱可以唤醒学生的内在潜能、创造力和生命价值感。
情爱教育是指学生是具有生命活力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倾注爱心,创设互尊互重、美好的学习氛围,与学生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人格的健全,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成,饱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夏丐尊先生把情爱教育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且能在教育生涯中身体力行。他从不训斥学生,体罚更是夏丏尊厌恶的词汇,他用真挚的感情来关怀爱护学生,他希望学生能够在爱的教育下得到人格的感化。在浙江一师任职期间,他自告奋勇担任了“舍监”,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教书之余还需对学生的生活嘘寒问暖。他是学生的妈妈,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感情、思想等各方面管头管脚,甚至比学生的妈妈管得范围还要宽泛。但他又很有原则,绝不会溺爱学生,过度放纵他们。就是这种既是严父又是慈母的教育,使他充满了人格魅力,唤醒了学生,学生都愿意亲近他,与他交流谈心,他的一番谈话往往能使学生受益匪浅。
中国人历来对于佛教有着崇敬自畏的感情。在佛教教义中,芸芸众生都是可爱的孩子,有着纯真净化的天性,互相之间有情同手足的情爱。在菩萨的心中,众生就像是受病魔苦难的小孩子,要竭尽所有心力来呵护他、照顾他。我们如果能以慈母疼爱孩子的心来对待所有人,就能消除他人的恶念,给他带来福祉。而教育亦是如此,用情爱来感动学生,教育学生,鼓舞学生,让他们在人生之路上有一盏明灯指引去成功的彼岸。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而学校的教师是学生一生的父母,因为老师给了他们最长情的陪伴。为了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感,教师必须自己先拥有这种情愫,然后给学生做榜样师范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首先要自己充满感情,借助语言、动作感染学生。只有老师自己作到了情动于衷、言发乎情,才能使学生心有所动、情有所感。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像夏丐尊先生一样,在这漫长的教育过程中倾注自己的情感和爱。一声温柔的鼓励,一道赞许的目光,一个充满爱意的微笑等,都会将我们的情感化作潺潺流水,沁入学生的心田,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给予学生生活的信念,给予学生思维的启发。那样,一定会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发展,而我们教师在身体疲惫之余,更多的是获得精神的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