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读后感
我们做老师的时常会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了,下课跟疯了一样,上课跟睡着了似的,感觉一个人在那唱独角戏,上上都没劲了。我想每个老师或多或少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会遇到同样的一班学生,在这位老师那就没有上课的激情,在另一位老师那就很活跃,这样就显而易见了,不是学生本身没有激情,而是老师能不能释放出学生的热情。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是啊,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唤醒学生沉睡的学习热情,否则,无论你工作多努力,教学技艺再精湛,教学效果也是微乎其微。于是我想到了彭兴顺教授写的《教育就是唤醒》一书,看来智者的思想确实是先进的,能给我们醍醐灌顶的感觉。
要想唤醒学生沉睡的学习热情,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激情。只有教师充满激情的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激起学生的激情,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才能真正有效开展课堂的教学。
让我回想起之前上的一节课《孔繁森》,这篇课文不是公开课的宠儿,因为孩子们不在那样的年代,没有那样的体会,对孔繁森人物也没有太多的共鸣。上这堂课是因为我对孔繁森很敬佩,也很感动于他的所作所为,我想把这个人物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孔繁森有多了不起。课前先让学生搜集一些孔繁森的事迹,让他们稍微了解一下人物。课堂中我通过地震后惨烈的现场图片,还有让学生演一演孔繁森献血的场景,拓展了孔繁森探望老人之类的故事,学生有了很好的心理铺垫,觉得孔繁森确实了不起。最后我插入了一段悲伤的音乐,并且把孔繁森因公殉职的事缓缓说给学生听,当学生听到孔繁森殉职时身上只有三块八毛钱,所有的积蓄全部用来帮助藏族老乡时,我声音哽咽了,学生眼泪也噗噗的落下,达到了一个小高潮,连听课老师也受到了感染。我想学生是懂得好坏的,是会感动的,他们虽然生在这个衣食无忧的现代社会中,但他们的心灵是能感受当时的恶劣的环境,痛心疾首的心情的。
当我们一味指责现在的孩子金贵,养成了他们对人对事都较冷漠,没法感同身受时,我们应该想想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够,没有唤醒孩子灵魂深处的情感。
我觉得这句话很好:育人育心,浇树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