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读后感
“教育的使命是唤醒孩子心灵的自觉”,想到二3班的潘芝旋比较调皮,性格也很倔强,上课时不注意听讲,也爱搞小动作,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每个星期统计小组分数,都是他们组最低。同学们对他意见很大,都不想他在自己的小组,但他也不在乎。调动了很多次位置后,都遭到了其他小朋友的排斥,坐在哪里都会对其他同学造成不良影响,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从根本上改变他的坏习惯。
经过了解,得知同学们虽然对他有意见,但又有点害怕他。利用这一点,让他当他们小组的纪律检查员。站在讲台上,俨然像一个老师。在他的管理下,纪律确实也有了改善。与此同时,他的自信也来了,逐渐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监督员,如果学习成绩不好,会让自己很难堪。为了树立自己的形象,他自觉地改掉了以前的坏毛病,学习也更加努力了,成绩很快赶了上来。作为一个老师,还是应该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予鼓励,再因材施教,促使他进步起来。
在班级管理上如此,同样学科教学上也是一样。
联想之前看的《教育是没有用的》,为了保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忍无可忍大声斥责不专心听讲的孩子;或是突然间气势汹汹地没收学生的玩具;为了考出好成绩,自己一厢情愿地、争分夺秒地给后进生补课,累的彼此疲惫不堪等等情景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每次理直气壮地批评学生,看到的却是他们茫然、无辜的眼神。教育,重点不在教,而是在于育。我的高中数学老师就曾说过:数学,为的就是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考试则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我看到的只是学生越来越依赖老师,越来越注重成绩和结果,相反而将上学当成无比痛苦的一件事,不规范的事屡屡出现。 要走出 “摁着牛头吃草”的困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做学生的“律师”,站在孩子的一边,竭力维护、捍卫孩子,而不是做一个裁判是非的“法官”,站在孩子的对立面,与孩子形成一种对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