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五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3月份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29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亚峰     来源:本站原创

 

关注教学中的文体意识渗透
寒假读《文体教学观》,结合之前在工作室听课、评课中对文体的关注,让我们感觉在分析一篇教材时,不能独立地研究教材表层优美的语句和蕴含的道理,而是作者如何巧妙地运用不露痕迹的方法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达到让人觉得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有妙意的境界呢?
记得去年听唐琪老师《滴水穿石的启示》,因为之前刚刚自己上过,只觉得条理尚算清晰,也关照了议论文选举例子的典型性。唐老师不仅挖掘了例子的典型,还分析了举例的论述方法,以已学名人事例辅佐,学生竟能将一个片段仿写成功,假以时间,相信一篇不错的完整议论文会轻松诞生。对比反思,自己对文体教学的意识还不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功在每一个典型文体的课堂教学中,不仅仅局限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这一切都在揭示:摒弃逐句揉碎咀嚼,学会站在文体角度,思索教学设计。
三月份活动中听到陈益老师执教了《人类的老师》一课,陈老师关注说明文文体的特点,选择典型点,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说明顺序:发现问题(现象),研究生物(原理),模仿改进(创造),并由此交流自己的创想,练习写文。可关注文体特点的这节课为什么学生却在最后的成文中表现不佳呢?陈老师过于理性的讲解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丢失,这样的小学说明文与一板一眼的科学专著不一样,科学性的基础上更加兼具人文性和趣味性。
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刚刚执教完的五年级下册说明文《神奇的克隆》,第二自然段的下定义说明方法,学生第一次遇到,但也正是这个下定义让学生感觉到艰涩与无趣,那作者是如何吸引大家兴趣的呢?以大家熟知喜爱的孙悟空百变本领导入,后又以大家熟知的植物克隆说起,再引申到人类合理利用克隆造福人类,这种兼具科学性、趣味性、人文性的说明文才变得有声有色,吸引咱们。
因此在陈益老师《人类的老师》这一教学中对学生的仿写可以这样操作。首先引导学生发现说明顺序,再体会其人文性(科学家的精益求精,人类的不断探索)。再给予学生一段说明性材料,学生从材料中对比体会文章语言的变化,摸索在科学性基础上转换语言,形成趣味性的文字。当对比作文后,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再创想。有着前面的模仿作为基础,学生能在文字要求下发挥奇思妙想,探索发现。
当然对于不同文体的处理方法都不一样,简单从三节课谈谈自己的观点,也是对文体观的一种初步认识。
(横山桥中心小学  张亚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