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蒙台梭利》读后感
蒙台梭利博士相信,没有一个人是由别人教育出来的,他必须自己教育自己。一个真正受过教育的人,即使在结束蒙台梭利教室的课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仍能持续不断地学习,因为他具有一股发自内心对于知识的好奇于热爱,不断激发他的学习动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主性,教育孩子不如说是引导孩子,由孩子本身自己去学习,同时相信孩子自身的能力。
蒙台梭利博士觉得,在童年早期,教育的目的,应该不是将一些经过选择的事实塞给小孩,而是培养其自发的学习欲望。在蒙台梭利教室中,这目的可从两个途径达到:第一,容许小孩去体验自己选择的学习所带来的兴趣,而非被迫学习;第二,帮助小孩改善原来的学习工具,如此,在未来的学习环境中,他们的能力将发挥到极致。蒙台梭利教材除了能达到“给小孩明确的讯息”这个立即目标外,也具有上述的双重长期目标。蒙台梭利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最根本的差异在于,孩子的学习经验是透过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接触所得来的,而非由老师一一传授。也就是说,蒙台梭利老师不再担任直接教授的角色,而是位环境的准备者,让孩子浸身其中,依其本身的兴趣和速度发展。其中心思想即为跟随儿童的脚步。
儿童沿着敏感期指示的道路发展自己时是主动的、积极的。儿童吸收环境中的养料并非像海绵吸水一样来者不拒,而是遵循着一种内在的秩序。儿童自己的教学大纲应该是敏感期特有的。我们应该去考虑儿童自己的教学大纲以修正我们所需要给予的教学大纲,在这期间还需考虑个体速度的差异。
成人应该努力了解儿童的需要,最好给儿童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成人必须努力理解儿童,这样他们才能支持和帮助儿童发展。成人必须控制他自己,努力领会儿童的表示。而且,成人应该把这当作是一种特殊的事情,使自己能理解和追随儿童。
使教师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则正是:一旦儿童开始专注于工作,教师就表现得仿佛儿童不存在一样。这种不存在并不等于盲目的等待,而是在远处静待变化,如有需要则能及时给予。等待儿童生命力量的展现是一个目睹奇迹的过程。生命自己表现自己,而且有他自身不可逾越的秩序,成人要做的,是在这一伟大的表现过程中,随时听从生命的召唤,注意遵守生命本然的秩序,在需要的时候提供辅助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