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真诚
每一个孩子都向往着爱与自由,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纯真与善良,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我们温柔以待。记得大学里看过一部电影,是一部法国电影,很多人也都看过——《放牛班的春天》。我还记得影片放映的时候,黑漆漆的教室里能听到女同学抽泣掉泪的声音。前阵子不忙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要找到它再看一遍。后来再躺下的时候,合上眼睛,竟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影片采用了倒叙的形式,由世界著名指挥家莫翰奇回法国家乡参加母亲葬礼而意外获得了自己儿时在“池塘底畔”辅育院学习生活时的代课老师马修的日记作为开头,从而勾起了他在辅育院时的回忆。故事一开始,一种阴暗的色调笼罩着整所辅育院,让人感受到“池塘底畔”就是一所以“铁的纪律”来维持的没有人情味的学校,而此时刚被音乐界遗弃的马修的心情也是十分的失落。辅育院院长哈善呢是一个冷漠无情,残酷自私的人,“一犯错,就处罚”是他的口头禅,在他眼中,对付这群顽劣的孩子的唯一办法就是体罚。这里的孩子们被理所当然地当作“差生”来对待,没有自我。对他们而言,这里更像是一座冰冷的牢狱。在这种环境成长的孩子,就像失去了阳光的花草,没有了光彩,又怎么好的了呢!
剧中的马修,一个平凡的人,他和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一样,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是他,让盖贺克懂得了内疚,学会了勇于承担责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是他,发掘了莫翰奇的音乐才能,引导他正视自我,学会感激,走进了音乐的殿堂;是他,给了贝比诺希望,将他救出了“地狱”;还是他,用音乐和爱感化了辅育院所有的人,给辅育院带来了阳光……就算是面对孟丹这样一个被医生诊断为处于白痴边缘,有着变态心理和破坏倾向的孩子,他仍然充满耐心地教导他,尽管在更多时候面对院长的体罚,他也是无能为力,但他始终是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们。这所学校因为一个平凡的马修开始有了第一缕阳光,慢慢地,有了温度。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马修发现了孩子对音乐的热爱,他开始组建合唱团,让孩子们聚集在一起,鼓励他们大声地唱,唱出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天籁之音。每一次的聚会,每一次的合唱,渐渐地成了孩子们最期盼和最欢喜的。看到这里,你会发现这些行为乖戾,语言粗俗的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呀,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是会有一方脆弱柔软的。我特别记得,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马修得知偷钱的不是孟丹而是郭和颁,并为此指责郭和颁时,他问道为什么要偷钱,而郭和颁的回答是:“我想买热气球”。没错,为了热气球,为了自由啊!于是他偷偷地带孩子们外出郊游,为此被院长迁怒,失去了工作。就当我们以为马修要就此落寞的离去时,温情的一幕出现在眼前,许许多多纸飞机从窗口飞向马修,每只纸飞机上都写满了孩子们对马修的祝福,同时,在窗口,孩子们挥动着手臂与老师道别,用爱给马修最后一丝温暖。这种温暖太暖,让我的心也跟着温暖起来。我想到了自己,想到自己当初为何就选择了这么一份辛苦的职业,因为爱的传递!我的老师在我的心底播下了小小的一颗种子,有一天,它长大了,有了梦想,那个梦想很小——做一个像老师一样温暖的人。直到今天,小种子长大了,又该是它播种希望的时候了。
或许在音乐上马修未能得到人们的认可,但在教育上我想他是成功的。孩子们对他爱的回馈就是最好的证明。孩子们在马修的教导下,成为了一个个最闪耀的天使,用他们的天籁之音感动了所有人——教育需要爱与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