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的时候,我阅读了《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这本书的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她根据自己20年所积累的美术教育教学经验,结合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论述了对儿童美术教育的体会,为我们中小学美术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说的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儿童美术基础教育谈起,再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图文并茂。下篇主要说的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的探究,作者在文中穿插了许多实例进行探讨和总结。
杨景芝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都会把国际艺术教育变幻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学情相结合。正如书中杨老师表示:“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对于我们年轻教师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有非常好的指导效果。
在杨老师的理论和实践中,每一处都浸透着一种爱心。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杨景芝老师崇尚“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主张美术教师要尊重职业,热心教育。对此我也颇有感触。书中提到“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思考,为什么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逐步衰退了,为什么在调动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方面成效不大。我想,就我们教师的角度而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密切与学生的关系,用自己热爱美术的激情点燃学生对美术的喜爱之情,真诚的鼓励学生探究尝试,为学生的进步感到由衷高兴,用平等的姿态和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互动,从而增加学生对美术课堂的眷恋和喜爱,真正做到用爱心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课新要求,我们美术教师不应该只着眼于儿童当前的美育发展,还要考虑到儿童成年后通过美育学习如何促进社会的发展,通过美育培养国家高素质的人才。所以作者提出,教师对本专业不仅要有较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对世界多元文化艺术和传统文化艺术有所了解,能给学生提供参考与进行指导并帮助学生开拓知识。这对我们美术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我们也应当积极反省自我,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艺术修养。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本洋洋洒洒二十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景芝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初读这本书已经让我收获不少了,我打算再次阅读本书,仔细品读每个理论观念及案列,从而得到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