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的教育
——《我嗅到了茉莉的花香》读后感
横山桥中心小学 是轶群
王开东是全国知名青年语文教师,高考作文研究专家。自从微信关注他的公众号后,我发现他非常勤奋,日更一文,每天5点多就会把他的教育随笔或对时事看法的文章推出,于是不知不觉中,每天一早在乘车上班途中阅读开东,已经成了我网络学习的重要内容。他的文章极有思想见地,读来如娟娟细流,时而细腻温暖,时而犀利入理。不觉已阅读成瘾。
前两天,读到开东老师的文章《我嗅到了茉莉的花香》,为他的教育情怀所感动。文中写到他的一个学生在作文时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抄袭了《茉莉花香》,但王老师冷静下来后,没有直接点破孩子,而是以评语的形式,暗示了一下,便等着孩子会有歉意的表示,但两个星期过去了,该学生没有片言只语,于是老师找到了另一个契机,一次,买菜时偶见一盆茉莉花,便毅然买回,抽一午后,把孩子请回家,泡杯茶,听着《茉莉花》的歌曲,与学生一同欣赏买回的茉莉花,王老师给学生讲起“茉莉花的故事”,原来,茉莉花名是有来历的,本来叫末利花,意思是为人处事,要把个人私利放在末尾,现在是为了字形美而改变的。孩子在第二天就给王老师写了一封信《我嗅到了茉莉的花香》,信里动情地描述了自己心理转变的过程。
读了王老师的这篇教育文章,我再次对教育内涵加深了理解。遇到抄袭这类事,有的老师会置之不理,一带而过,有的老师会直言抄袭,简单处置。但王老师却没有草草了事,而是费了一番心思,他能及时抓住教育生涯中遇到的契机,对学生循循善诱,用心对待,施之于教,在学生的成长中真正感受教育的影响和力量,他是一位有教育情怀的老师,正是对学生的大爱使他教育孩子充满了温情,孩子遇到他,何其幸运。他教育学生都显得那么富有诗意。他的教育案例启迪我,教育要有忍耐,要对学生充满爱心、耐心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既保护了学生自尊,又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都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等候不足惜,成长更可贵。教育需要智慧,教育更需要契机。让我们都为做一个能用心等待,润物无声的老师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