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已经有九年多了,已经渐渐习惯了老师的各种工作,上课、备课、改作业,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渐渐的,看书的时间也少了。最近总在想,现在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但是怎么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们,走进它们,让他们能更听话,让他们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想我该看看书,在书中寻找一下答案了。我把这想法跟一个同学交流了一下,他就建议我有空去看看张思明老师的《用心做教育》。
《用心做教育》这本书里面讲述的都是张思明老师的一些经历,张老师成长路上的各种艰辛与付出,以及他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忘我奉献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以此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作为教师你的学识内涵应该是丰富的,而且要能够把自己要传授的知识清晰有条理的表达出来,易于学生接受,把他们带进知识宝库殿堂。张思明老师曾经说过:“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学校才成立了“读书共同体”,来更好地帮助我们教师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然后把这些知识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同时张思明老师也指出:老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上好你课的一种催化剂。学生会"爱乌及乌"。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上你的课。这种人格魅力有来自于外在的,但更多的是老师内在素养与品德。
其次,老师除了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教会学生做人。要想让学生折服,首先你要自己做到,是行动的楷模。每一名教师要对学生终身的发展负责。正像张思明所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比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道德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和所学知识的联系"。做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渴望知识,活泼可爱的孩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面对是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所做的一切必须“用心”。我认为,这“用心”最起码就是要有师德、师爱、良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无愧于心”。
书已经读完了,但是我的教育工作还有很长的路程,我已经知道了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怎样教书育人,以后唯有好好工作,用心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