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毛海鹰《谈礼貌》一课有感
(曹仁花)
“走出去,请进来”这是横小教师教学发展的一个有效措施。有幸聆听了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小学非常优秀的青年教师毛海鹰老师的《谈礼貌》,收获颇多。
有效激励,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前10分钟,五4班的孩子显得比较拘谨,课堂的氛围比较沉闷,毛老师一声声“小朋友”,一句句鼓励又幽默的话语,让这群学生渐渐融入了课堂的氛围,表现可圈可点。同时,这“小朋友”又不仅仅是对儿童的称呼,更是缩短心灵距离的一个称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来自金坛的可亲可敬的“大朋友”的确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习得方法,让学生能够学会说理文的选材。古代有这样一句俗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只要把儿童解放出来,小孩也能办大事,也能互教互学,自己当‘小先生”’。这两句话讲的都是一个意思: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说理文的教学,毛老师没有扣住“三要素”展开教学,而是让学生在对比和研读中,明白选材要精当。在毛老师一步步的引导和指导下,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选材的方法,所以,《谈诚信》的事例选择,出现了几种答案,都能体现选材的精当。
大胆取舍,让学生发现说理文的表达规律。根据学情开展教学,教学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薛法根老师曾提出三个“不教”的主张:“学生已会的不需要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暂不教。”毛老师的教学总能唤起学生挑战的欲望,让学生一直处于跃跃欲试的学习状态。比如:学生很容易读懂课文三个故事的内容,但为什么要选这三件事,作者是怎样用这三件事来说理的,学生却弄不明白。薛老师抛出的问题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石头,立刻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学生带着问题潜心读书、思考,经过一番挑战,终于掌握了说理文的一般表达规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样的教学,才会使学习真正在课堂内、在学生头脑中真实地发生。
我想,正是因为有了对教材的深入研读,对课堂教学的多次打磨,才让毛老师有了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气度和自信,这是我要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