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5月读书笔记)
蒋文
没有深度的课堂,必然是平庸、表层的课堂;没有温度的课堂,必然是机械、乏味的课堂。学科知识彰显的是教学的深度,学科活动彰显的是教学的温度。深度和温度的均衡分布,最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学科教学的实质就是学科活动,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其中学的活动是根本。学科教学过程即学科活动的过程。学科活动的特性包括:实践性、思维性、自主性教育性。数学学科也是一样,“数学素养是主体在经历的数学活动中产生的,它难以传授与习得来获得,其生成依赖于主体对数学的体验、感悟、反思和表现。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强调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他认为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靠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正如中国有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和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的古训。所以我们平时的数学课堂,要重视数学活动,不要光是教师讲,学生听,有时两个班上下来讲的口干舌燥,学困生效果还很低,做作业时当时教会,过一阵忘得一干二净。
现在常州市以及武进区有个课题就是开展数学实验,尽量让学生在数学实验中来获取知识。
如:二年级中的《认识角》,这节课的难点就是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凭感觉都觉得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有关,可是无论教师怎么强调,甚至在展台上演示,效果也不是很好。若课上每位同学拿着活动角在操作,这个活动角的边可以延长,边可以张开。我们可以设计数学实验,先让学生猜测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可能会说: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或者跟边的长短有关。接着根据猜想提出实验要求,在实验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最后学生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操作带动思考,思考引发操作,且操作之后分享自己的想法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还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巴说,用自己的手做,也就是说,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