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二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5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23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吴佳丽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第二章第二节提到: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由语文活动组成。什么是语文活动呢?语文的活动,就应该是以语言为核心的活动,听、说、读、写应该是基本形式,但很多语文课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其他活动上。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朗读提出了明确要求:正确、有感情。具体来说,正确地读是要用普通话流畅地读出来,不磕绊,不能读错字音;有感情地读是读出变化来,而非大呼小叫。”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也曾说:“朗读既是语文素养,也是学习方法。抓住朗读,就抓住了语文的一半。语文素养高不高,就是看孩子的语感。现在,全国90%以上的孩子不会朗读,基本上就是唱读,一字一顿地读,装腔作势,拿腔拿调。”对此我深有感触。
近几年,我一直教低年级,每篇课文我都坚持范读,早读课、语文课都坚持朗读指导,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教师范读一遍,学生听辨一遍----教师再范读,学生同时跟着读(只动嘴不发声)-----教师分句子一句一句再示范读,然后学生分句模仿读----全文师生共读----脱离教师,学生齐读”的朗读教学指导模式,整个过程中,“范读”贯穿始终。教师的示范是必不可少,完全靠学生读,是不能解决朗读问题,这个时候“师本”的传统教学就可以起到作用了,老师的示范、学生的听辨、分句范读、自主齐读,有扶有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哪些地方读得紧凑,哪些地方要舒缓,哪些地方要停顿,朗读中的抑扬顿挫等等问题迎刃而解。低年级的孩子,朗读中喜欢拖音,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朗读中“的”字短语里“的”不能读得又轻又快;第二,尾字是第三声拖音尤其厉害。所以在朗读指导中,我特别注意纠正这两点。通过多次反复不厌其烦的范读、跟读,让孩子体会学习,在反复练习中掌握技巧。   
朗读,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所以就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让孩子受到最大的教益,培养孩子的朗读素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