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五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2018.5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28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李婷旭     来源:本站原创

 

先学后教学习心得
——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有感
余文森教授说先学后教的理论创新:就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关系而言,变“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就教与学、教法和学法的关系而言,变“先教后学、以教定学、多教少学”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就学与学、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变个体性学习为合作性学习。
接触“先学后教”模式,时间不短,但真正沉下心来学习却是最近一段时间,现将心得与大家做一个分享,“一个贯通,两个了解,三个培养”:
一、“一个贯通”——理念的贯通
余文森教授说:“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的时候,必须‘先学后教’”。余教授还说,不论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学习阶段,也不论学生是怎样的依靠老师,每个学生都具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这种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充分利用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融合以往的学习经验,结合文本的内涵,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进行全班分享的验证、纠正以及实践中巩固提高。
既然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那么我们只要给学生下达和他们相对等的目标,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平台就行了,然后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挥。我们要相信“相信的力量”,这份力量其实就是赏识的力量,在心理学上,也称为能量的“积极暗示”或者是“期待性鼓励”。学习过程不怕犯错,任何的错误都是追求正确的垫脚石; 不怕有困难,每一次困难的突破都是能力的向上蜕变。切忌担心他们没办法解决问题,急着给他们“嚼烂”了“喂”给他们,切忌对他们已经懂了的,还在反反复复地啰嗦,切忌时机未到时,摘取“未成熟”的果子。教师要有充分的自信和充足的耐心,像辅导自己的孩子学走路一样对待学生,等他们学会“走路”后,我们又重新设定对等目标,让他们继续去学习和探索。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这个发展必须由学生自身来完成,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只能是施肥、锄草、浇灌等辅助作用,一切原发性的生长都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本体。只有明白了“先学后教”的理念,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避免“形像神不像”,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先学后教”的模式中得到真正的收益。
二、“两个了解”——生情和学情的了解
一学生现状的了解,学习类型和学习兴趣程度的了解,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了解。
通往大脑信息的通道有所看、所听、所尝、所触、所嗅、所做等六大通道,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类型的不同,如:动触觉学习型、听觉学习型和视觉学习型等。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听觉学习型和视觉学习型的孩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记好笔记,对听说读写的能力能静静地去领悟,往往成为了优生;而动触觉学习型的孩子,他必须要在生活中通过自己的优势学习途径,积累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在课堂上融会贯通,让新旧知识进行碰撞,从而产生智慧的火花,否则他在课堂上仍然表现得好动,那是他用自己的优势学习途径在学习,只是和我们的“课堂”不和谐而已。
另外,我们也发现不少的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程度差,效果不理想。我们也要及时去发现原因,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低下呢?是知识结构不扎实,还是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培养?或者是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差?这样就可以为一些特殊的学生在“先学后教”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监控、指导和激励提供依据。
二是自学完成情况的了解。除了对学生本身客观条件的了解外,我们也要明白“除了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形成学习能力的过程外,本身也是从不懂到懂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允许不懂、不明白,或者存在各种疑问的存在,也正是这些不懂、不明白及各种疑问在推动了我们的教学,如果全懂了,就不需要我们教师了。因此,导学案发出后,教师在上课前先收起来看看,看看哪些是大家懂了,我们只要引导巩固和提升;哪些还需要我们去引导大家讨论学习、归纳、小结和提升,这样才能凸显“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本质。
二、“三个培养”——合作学习小组中分工、协作和提升的能力培养:
在先学后教的过程中,正确认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了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后,我们就可以及时地调整导学目标了。
当调整后的导学目标出现在课堂上时,完成目标的“团队”就是我们的每个学习、讨论、合作小组。而分工相对明确、积极参与、高效团结合作的学习小组变得尤为重要,这类“团队”除了结构要相对合理(一般4至6人,包含好中差各类学生或者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外,还必须是在不断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磨合中形成,因此,教师首先重视学习小组成员的结构组成,并保持学习小组成员的相对稳定性。
其次,还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分工,这样才能应对更复杂、更难的学习目标。如:主持人(引导每个人进行分享)、记录员(把分享的结果整理记录)、汇报员(作为代表全班分享)、监督员(提高每个人参与程度)等,组员除了这些分工外,每个人本身还需要在每一次任务中,积极参与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成就。
再次,学习合作小组除了在课堂上外,还可以延伸到课外。为了完成学习目标,可以在课前进行先讨论导学案,检查本组内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反思课堂上的“团队”表现,反思团结合作的程度,小结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方法。
这样可以使学习合作小组的磨合加快,达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成就感,避免了有些同学成为了另一个“小课堂”里的后进生,也让导学目标在“团队”的合作下圆满完成,从而达到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在余文森教授的指导下,我将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为上好每节课而不断努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