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五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五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29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唐静怡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第二章读后感

学科核心素养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本书的第二章指出,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两翼,以语文为例:语文知识是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抓手,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是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基础和载体;语文活动即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是培育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

作为核心素养,如果教师没有能够完全理解,知识只能停留在认知领域,而素养却能键入到人的血液神经系统中去,是人的一种天性流露。当一个教师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素养时,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会让教学有根。核心素养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

作者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这一话题,首先分析了如何选择最有价值的学科知识,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关注学科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将有价值的学科知识进行合理的选择、组织、设计,使得这些知识能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学会相关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标。然后分析如何采取恰当的学科活动来引导学生得到核心素养。;接着又对学科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怎样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从知识教学走向素养教学,也就是教师必须从知识型教师转变成素养型教师。

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体,其各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作为语文学教师,我觉得还是要关注语文学科的包容性与实践性,在此基础上来确定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从原来的三维目标想如今的核心素养目标转变,但在纵向理清学生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之后,还要横向确定不同的年段目标,从而逐级提高,循序渐进,螺旋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因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学是为了学而教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的,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了发展学生为适应社会变化终身学习而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诉求,也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总之,课堂教学变革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切入点,突破点和成长点,只有聚焦课堂,才能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