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我很多时候会体会到一些无奈:有些孩子教什么忘什么,前一分钟才教过,后一分钟就忘记了。对于这样的学生,一方面我就感觉有些束手无措,另一方面,我又很好奇: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孩子会出现这种现象。近日出版的《教育与脑神经学》一书从脑神经方面为我们提出了原因:这些感统失调的孩子,究其根源往往与成长过程中的某项教育缺失有关,因为大脑在某个阶段的发育是需要与之匹配的外界刺激联系在一起的。某个阶段就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比如幼儿2岁前从未接受视觉刺激,就会终身失明;12岁前从未听到别人谈话,很可能一辈子学不到任何一种语言。也许我们已经很难帮助这些已经错过语言关键期的儿童恢复这些能力了,但是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可以帮助更多的孩子。
书中还提到了舒缓大脑的策略,看后很有启发。想想自己的经历,确实就是这么个道理。有时我在帮助一些学困生补差时,面对讲了很多遍的知识他们还是不会的时候,内心不知不觉就火了起来,对他们说话难免就会大声些、生气些,但是,你越是生气,他们越不会,你心平气和跟他们说,补差的效果就比较好。因为,某些压力可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可高压必须降至最低程度时,大脑才可能进行认知学习。当课堂氛围是温馨可人时,高效率的学习才会发生。反观我们日常的教学,关注自己怎么讲仍似乎很重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却没有重视到一个高度。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以达到高效。把“上课好好玩”这种想法发挥到了极致,把营造人脑学习最舒适的氛围作为出发点,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