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二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五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04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茅雨     来源:本站原创

 

每每想起周老师的这篇随笔,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我们身边的那些处在花季的孩子们,他们是那样娇嫩、易折,面对即将到来或者已经到来的人生的风雨,他们也许还缺乏一定的承受能力,很可能不堪一击。因此在他们的世界里,可能有许多的忧郁、疑惑,甚至是对人生的迷茫,让他们手足无措,有的可能就走向了极端。而这些问题很可能在我们这些成人看来,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也许长久形成的伤害,不会因传递者的一个故事而改变,但至少,生命中可以多积蓄一分对抗伤害的力量。而相信只要读过类似于上面邮件中的故事的人们,都会对生命对一些留恋,多一些期待。因为,未来有那么多美好的故事在等待着我们。

在课堂上,有很多看上去习以为常的细节,也常引起周老师的深思。比如说,学生在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时,教师就是总是过度中途干预,一会儿提醒学生要关注这个、一会儿提醒学生不要忘记了那个;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教师总是过度解读,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结果不仅没有缩短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反而让学生产生逆反,拉大了两者的距离。上了一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一个惯常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原本很活跃、话语很多的学生,一听到要总结,一下子就没有话要说了。教师是从教学设计、教学流程的完整性来考虑的,但却没有意识到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文本的理解并不相同,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统一思想”呢?一所理想的学校,是能让孩子们从容平和地、安心地学习的学校。学校和教师不会将那些狭隘的竞争观念和残酷的斗争意识灌输给孩子,不会让过度的关注与期望,如丝一般缠绕着孩子,构成一个幽闭的空间,让孩子喘不过气来。学校会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课程,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决定。学校会把学生至于学校生活以及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位置,以此为出发点来思考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愿景、教育治理和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和学校文化、教育评价等一系列事关教育品质的问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