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卢梭式的浪漫主义
周晓霞
沈从文并没有直言不讳地坦言自己接受过卢梭的影响。反而,曾肯定的对凌宇说自己不曾接受过卢梭的影响,甚至连卢梭的书都没有读过。但是经大量文字记载的佐证,以及李健吾、金介甫敏锐的捕捉与细致地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沈从文的确与卢梭的美学浪漫主义有着密切契合。
卢梭生活于18世纪,生性敏感思想敏锐的他很快发现现代社会的弊端与丑恶,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序言里提到:“人类所有的进步,不断地使人类和他的原始状态背道而驰。”有学者将卢梭对现代性的批判概括为三点:“第一,反对现代城市文明,主张回归乡土文明。第二,反对工具理性—科学,主张回归内心世界的自由—情感,想像。第三,反对世俗化,主张回归自然人性。”这三点不正与沈从文的思想一拍即合么?沈从文不也一直用诗意的笔绘画他理想的乡土世界,反对现代都市文明带来的冷漠自私,渴求重造真善美的自然人性么?在《丈夫》一文中恰如其分的体现了卢梭对现代性的批判思想。随着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湘西这个曾经宁静淳朴的边远地区也渐渐褪变,人们变得唯利是图。为了能更好的生活,丈夫们大都赞成妻子去城里做“生意”,即靠出卖肉体挣钱。生活在城里有钱有势的财阀官员们依仗着高高在上的地位,任意地欺凌船上做“生意”的女子。这些女子也习惯了任人摆布,被人蹂躏的生活,甚至学会了从容不迫,淡定自若的生存技巧。沈从文先生并没有以现实的手法一味的批判被现代文明污染了的湘西世界,而是将现实与浪漫相结合,对小说的情节发展进行巧妙的处理,寄予了自己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构想。《丈夫》写了乡下的丈夫到城里去探望在船上做“生意”的妻子,当他看到妻子在船上陪着客人睡觉而自己只能躲在船舱后面时,作为男人的他,尊严受到强烈的冲击,他觉得非常委屈,“两只大而粗的手掌捂着脸孔,像小孩子那样莫名其妙的哭了起来。”在小说的最后,峰回路转的一笔写到七丫头和丈夫一同转会乡下去了。这样的结局表明,沈从文先生主张回归自然人性,渴望人性自由,批判都市骄奢淫逸的颓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