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爱书的故事》
第一题问你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来写鲁迅先生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大多数孩子能很快地找出其中三个方面“读书”“买书”“抄书”,主要错误集中在第四个答案“爱护书”。有些孩子写的“修补书”“装订书”“收藏书”,其实就是因为对短文第四小节的理解不到位,概括不够准确。
第二题是“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梦寐以求”“受益匪浅”“历久弥新”。因为题目要求是说说在文中的意思,但是很多孩子没有联系短文,所以写的词意略显生涩,有的理解还不到位。前两个词语因为之前接触过,所以还能写个大概,正确率较高。而“历久弥新”因为很生疏,所以错误的同学很多。许多孩子认为这是越久越新的意思。还是要多读文章,联系文章内容来理解。
第三题是回答这个“仅”能否去掉。都是回答“不能”,得了一分。但是为什么不能答到的人却比较少。他们没有根据句子意思去说,还是浮于表面,都是说“去掉了就读不通了”“去掉了意思就不对了”等等套话,没有从句子出发,说一说到底有“仅”和没有“仅”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意思。
第四题问“鲁迅读了这么多书,为什么还经常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一题答得还是比较好的,大多数孩子都知道虽然鲁迅非常爱看书,非常好学,但是还有很多书没有看过,好多问题不知道答案;或者是写世界上书有很多很多,鲁迅还没有看很多之类的。主要问题是语言组织不够好,有的同学词不达意,语句也不够通顺。
《蜻蜓》
第一题是“读短文第一小节,说说作者在介绍蜻蜓的眼睛时用了哪些方法”。答案是“打比方”“列数字”。“打比方”或者“比喻”大家都写出来了。部分孩子“列数字”没有想到,写成了“作对比”。
第二题是“读短文第二小节,写出蜻蜓捕捉害虫时的两个特点”。其实答案就在文中第二小节,几乎所有孩子都找到了答案所在地方,但是分两点时就分不清了,有的写将第一点分成了两点来写,有的把第二点分为两点来写。
第三题是“短文第三小节中,许多词语加上了引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里要答到两点,一是当做人来写或者当做战争来写。还有一点是有情趣或有趣味。好多孩子第一点答得不错,都看出来是当做人来写的,有的写的是“拟人”,没有答得特别准确,但是其实也意识到了。第二点答到的人就少了,大多数都是说了引号的用法,因为这个平时强调多,都是说特殊含义,这不是真的,特殊用法等。写到真正好处的比较少,就算写到也有好些写的是“生动形象”,表述也不是特别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