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班主任兵法》有感
《班主任兵法》这本书是一位优秀班主任的教育手记,充满了爱心、耐心和教育智慧。本书探讨的就是教师如何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做得更高明的问题。作者将兵法运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实,我很难想象《班主任兵法》是出自一位教龄仅7年的年轻教师之手。我读过之后,觉得这本书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具有许多创新点,主要是作者在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和理论上反映了自己独到的做法和思考。我想从以下几点来谈一下我个人的理解。
一、爱,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提前,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
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我们要与学生交心,不妨蹲下身来或坐在学生当中与他们谈话,而不要让学生仰视你;不妨耐心听学生那不够流畅,甚至答非所问的话,而不去打断他。在《实践篇·乍暖还寒》中,万老师记载了自己与一位即将被处分的学生之间一次最奇妙的谈话。这位学生是一位问题学生,有小聪明,理科不错,但不用功,且率性而为,自控力差。因为感到学习糟,压力大,而离校出走,因此而即将被处分。面对这样的学生,万老师没有一味地狠批,而是认真地聆听,聆听其离校出走后的经历;推心置腹的谈心,了解其离校出走的前因后果;谆谆的引导,引导其明白一个有责任心的男子汉,应该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指导他释放压力的方法,教育他将来要做一个理智的人。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启学生心灵大门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对学校教育及学生心理个性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我们都知道,学生对老师的感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对教师所教授这门课程的喜爱程度。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乐学的动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要学会经营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研究学生心理, 思索动机,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感受。
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一书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把中国古代兵法和学生心理学知识恰如其分地应用于学生工作中,这也是他所倡导的学生工作核心“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霍姆林斯基曾说,不懂心理学的教师不是一位好教师,掌握心理学知识是成为一位优秀教师的重要条件。教师学习心理学,受益的不只是学生,还有老师,让老师和学生沟通无障碍,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增强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不论学生是耍小心眼,还是胡搅蛮缠,是懒散本性使然不交作业,还是经不住诱惑越墙出入网吧, 在每个故事中,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了万老师洞察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变化,大胆地运用长期阅读积累起来的兵法理论,用一套又一套令同事惊讶不已的高招将这些调皮基至有些刁蛮的学生一一收服。
读完万玮老师《班主任兵法》一书,我觉得受益颇多。更深刻的感受是我觉得教师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去不断学习、思考、反思,去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其次,我觉得师生间的斗智斗勇既富于乐趣,又充满挑战。学生真的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朝气的群体,作为教师的我们能最真实、最近距离地感受到这种蓬勃的生命力,甚至是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在这毕业的最后时光,我也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断充实自我,为接下来的实习与工作奠定坚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