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我阅读了《教育原来如此美好》一书,细细品味,受益匪浅。文章通过一个个具体、鲜活的案例,阐述了她关于教育教学、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和学校文化的系统思考,集中于一点,那就是:教育是美的!一直以来,我读的更多的是理论方面的书,很枯燥,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去读,而这本书,让我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很多,感悟到了很多:思想的,知识的,人文的……
这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学校的变革会悄然而至;第二部分:校园书卷气;第三部分:教育的最优化与学习的最优化;第四部分:教育连通世界。书中的很多文字让我在惊叹于包督学深厚文化功底的同时又学到了很多,感悟到了很多。我也看过不少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但很多时候都是泛泛而看,没有用心去记。书中的很多观点我也很认同,从对端然教育的一无所知到逐渐明晰。
端然教育态度中有这样几句话:“教育需要激情,激情来自于全身心的投入和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诗意来自于浪漫的风格和炽热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机智来自于敏锐的洞悉和准确的把握;教育需要活力,活力来自于年轻的心态和昂奋的工作;教育需要恒心,恒心来自于崇高的追求和勤奋的探索;教育需要创新,创新来自于求变的思维和不变的热情。”细细品味每一句话,其中暗含着教育智慧,暗含着一个教育人对教育的探索和不懈追求。
书中第108页提到的“你若把学生看作天使,你会生活在天堂里;你若把学生看作魔鬼,你就一定生活在地狱里”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句话乍一眼看起来挺有意思的,不过仔细想想也确实很有道理。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们抱怨某个学生不听话,调皮,一看到他就头疼……我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刚接上一年级的班时,下课看到学生的天真无邪的面孔很招人疼,特别喜欢这些可爱的孩子。可是每次上课铃响了,好多同学都没有自我约束力,静不下来,不受我控制,最后弄得整个班乱哄哄的,还是跟下课一样。这个时候,我再看他们就觉得一个一个就像小魔头一样。以至于一到去这个班上课的时间我的心情就不好,连教室都不想进去。后来,我跟同事们探讨了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原来是刚进一年级,大多数的小孩年龄太小自控能力太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没有充分意识到上课认真听讲得重要性等等。针对这个年龄特点,我在我的教学方法上做了很大的调整,设计了很多游戏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实践了一段时间候,果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堂纪律变好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现在在我看来他们又是一个个可爱的孩子,并且喜欢去那个班上课了,还真是把学生看作天使,我就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我就生活在地狱啊!
在这本书中还有许多许多能启发心灵的句子,如“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的本质是爱。” “教育的‘人性化’绝非是教师的施舍,而是学生应该享受的权利。”……更多的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是否都注意到了这些?要向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迈进,我想我们要学习的还太多太多……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又是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就会摔碎,就不复存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一颗爱心,因为每个学生都是荷叶上的精灵,他们就像荷叶上的露珠一样美丽可爱,我们要精心地爱护他们。
《教育其实很美》这本书带给我不少思考,读它,让我心静;读它,让我心亮;读它,让我心中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