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一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九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30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姚玲     来源:本站原创

 

我有幸拜读了刘仁增的《课文细读——指向文本秘妙》,让我再一次在刘老师的引导下走入文本,解读文本,发现文本的秘妙。一篇篇课文的全景式细读,描摹出语文王国的名山胜水,读与教的无缝链接,呈现上教语文的鲜活样板。一次次指向言语的解读思维,开启了文本细读的崭新视城,本与道的完美演绎,构铸了授业者成长的新道路。
有哪些文本秘妙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并挖掘呢?
一是语言。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那些关键的字、词、句,甚至是标点,者是不容忽视。好的语言,往往会冲破其常规用法而凸显人物的心境、心绪和心态,以传达出作者敏锐的语言感受力和独特的表现出力。
    二是写法。小学语文课文采用了许多的写作方法,如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表达方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表现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反问、夸张、顶真等修辞手法,这都是需要我们关注的。
    三是结构。主要指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谋篇布局、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段式结构两种。
    四是文体。总说写法决定教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主要有小说、诗歌、散文、寓言、童话、神话等体裁,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表达风格,其教学策略自然也不尽相同。
    文本解读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并挖掘隐藏在文本的语言增值点,进而设计基于文本语境的说、写训练。或者瞄准言语形式来仿写。包括句式、段落、写作方法等。或者调用语言材料导转化。就是将课文情境中的某些言语材料提取出来,用来表现其他生活情境。或者发掘文本内容促创新。即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理解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对课文进行补充、加工、改造,以丰富感受,深化理解,抒发情感。或者模仿写作方法求迁移。可以是片段练笔,也可以是篇章练写,还可以是改换文体。或者凭借课文内容练阅读。高年级阅读教学可着重教学生把握文章阅读的规律,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双重目的。从整体阅读的角度着眼,让学生明确阅读文章按照“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过程进行。这一过程,具体到某篇文章的阅读,表现为“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写得怎么样——怎样学写”的基本方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