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是我教二年级的第三个年头了,有了对教材的熟悉,我更多的是把关注点放在细节上。细节是指生活中无关紧要、不容易起眼的小环节、小事情。而数学课教学细节,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易察觉的细微之处,关键之点,它有时会成为教学的闪光点,学生思维的开启点,成为教学难点的破解码,错误动作的矫正点。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涵着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着思想。如何运用教师的机智在随机应变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及时捕捉课堂教学的生成进行智慧再优化,使学生学的更愉快,教学更有效,课堂更灵动,我是从以下两方面来实行的。
一、捕捉生成的闪光点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该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记得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中,我布置任务,提供了两种记忆口诀的练习方式让学生选择。一是按顺序记忆,二是根据相邻口诀联系记忆,比谁在规定时间内记的熟练。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有两个调皮的学生在不停地借助身体器官帮助他们记忆,比如拳头、拍手等,看着他们背的热乎劲,我不由想起了趣味记忆法。于是我立马召集学生,改单一的记忆为小组间的趣味背诵法。如此一来,学生记忆的更带劲了。
二、运用生成的“错误”点
记得在练习6的乘法口诀中,有一道练习题是这样的:一是6个2相加得和是多少?列出乘法算式。二是2个6相乘是多少?列出乘法算式。我给与他们思考的空间,但发现错误率很高。正好借着这个错误点,让学生先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大家都看到了“相加”“相乘”,相加是可以先列出加法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相乘是乘数都是6。这道题目虽然学生的错误高,但是更好地帮助学生辨析了,反而会让它成为本节课的一亮点。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极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动态生存性资源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最我想只有我们尊重生成,引导生成,并不断的反思生成,我们的教学才能触动生命的灵性,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智慧的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