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在起跑线上”才能找到自己兴趣的起跑线
最近在看李镇西的《教与育》,看到一句有趣的话:“输在起跑线上”才能找到自己兴趣的起跑线,乍一看有些困惑,再一看,有种醍醐灌顶的的感觉。
所谓“孩子的起跑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常见的中国式教育口号,成多少孩子家长的初期教育目标?开学了这么久,我们给孩子报补习班或者兴趣班?报了多少呢?是语言、英语;还是舞蹈、古筝、钢琴等等呢?
然而“什么是孩子的起跑线?”很多培训老师的回答大致相同给出的回答大致概括:是让孩子在幼儿阶段多学点知识,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打好扎实的基础。”但是这些都做好了,孩子就真的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了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幼儿阶段多学点知识,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固然是好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一下孩子是否喜欢,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家长们也要明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只是辅导班的宣传口号,而不是孩子的冲锋号角。让孩子的周末、假期排满,只是辅导班的老师在满足家长所谓的期待,带给孩子的却是巨大的压力和烦恼。不要因为家长盲目从众的教育方式,而让买单的却是孩子。
那问题来了,如何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更优秀呢?其实给孩子的定位非常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当孩子赢在了起跑线,然而却发现跑错方向了呢?其实给孩子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及学习方法,让孩子始终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奔跑,这才是最为重要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孩子幼儿阶段为孩子寻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足以影响孩子一生。
每个孩子其实都有自己的天赋,如果柯洁的家长没有发现柯洁的围棋天赋,那么柯杰到现在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学生,如果郎朗的家长没有看到郎朗的音乐才华,那么郎朗也不会成为享誉世界的钢琴大师。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的家长发现了他们的天赋,并且为他们找到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学习之路就像是漫长的马拉松,赢在起跑的孩子并不一定能够笑到最后。对于自己的孩子,少点比较,多点关爱,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远比赢在起跑线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