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三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9月随笔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10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吴佳丽     来源:本站原创

 

“别样”的语文课
今天有两节语文课,我准备带领孩子们学习第9课《寓言二则》。在备课的时候,我的心里就有了主意:第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是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意思,然后是攻克生字词障碍。到第二堂课时,再细读课文,梳理课文知识。
一切准备妥当,还没待上课铃声响起,我便走进教室,提醒孩子做好课前准备。可是,教室里一片乱糟糟,即使是在上课铃声响起之后依然是一幅菜市场的热闹模样。此时,我已经有一点点生气了,脸上也没有刚才走进教室时的笑容了。静待了一会儿,孩子们终于知道老师的存在了,慢慢地静下来了。好吧,那就开始上课。
按照预设,先是让孩子们大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可是,有的孩子似是还没从菜市场回来,我行我素,断然不知道老师的要求是什么。看到这副情景,我决定进行分段个别检查朗读情况。第一个叫起来的孩子还好,课文读的还算流畅;可从第二个孩子开始,就让我的生气渐渐升级了——他不知道该读哪儿了!那就接着叫第三个孩子吧,他竟然还没打开语文书呢!我的生气渐渐转为愤怒,情绪也有些小失控。
在我的愤怒中,孩子们渐渐安静下来,也知道把心放在课堂上了。课还是要进行下去,那就开始学习生字吧。可生字还没讲完,下课铃声响起——我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此时,我的心情特别沮丧,还有生气在里面:为什么孩子们到现在还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呢?!我不是明明提前进教室,提醒孩子们做好准备了吗?!
回到办公室,我依然很生气,但此时的生气,已经从孩子们身上转嫁到自己身上了:我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情绪面对孩子?我为什么把所有的过错推给孩子?我怎么能够把自己的课堂变得如此不快乐?我不是应该运用一些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吗?越想越觉得是自己不对,不对那就改正吧——知错就改还是好老师,我对自己说。
中午饭时间,我的大脑里突然灵光一闪:讲故事!故事是最好的镇静剂嘛,这样还需要老师声嘶力竭的维持纪律吗?!
下午,第二节语文课,深入理解课文。依然是上课铃响之前走进教室,然后我拿起故事书,对孩子们说:“做好课前准备的孩子,老师要送个故事给你们听,你们愿意吗?”只一分钟,应该是不到一分钟,孩子们就个个做好准备等着我的故事了。当然,故事开头的课堂肯定是趣味课堂了——整整一节课,孩子们听课情绪都非常高涨,不仅让孩子们默写了生字,弥补了上午的缺失,而且精讲课文内容,孩子们提前完成了学习任务。等到下课铃声响起,竟有个孩子对我说:“老师,下节语文课还讲故事吗?”看他的神情,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课堂里。
同是语文课,只是多了一则小故事,课堂效果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样的改变不在孩子,而在于老师:当我用严厉的方式走进课堂,孩子们接受到的信息便是严厉,心情也不会轻松;当我用轻松的方式走进课堂,孩子们接受到的信息便是轻松,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学起东西来也事半功倍。所以说,在孩子的成长中,老师真的很重要,老师的情绪情感更是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那就做一个快乐的老师,会想办法的老师,让孩子的学习快乐一些,轻松一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