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是体现素质教育观念,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
本册教科书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突出了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修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除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音乐教学从单纯传授音乐知识技能的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人为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学情分析:
1、一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2、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3、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4、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听赏音乐。
5、能够跟音乐做简单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活动。
三、教学目标:
1、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2、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3、能够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句。能够创作2~4小节旋律。
4、能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能从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
集音乐材料,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四、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利用唱歌、欣赏,让学生去唱、去听、去想、去用心感受,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直观教具、多媒体课件或组织教学性观摩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加深印象。
3、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音乐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音乐语言,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4、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加深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5、在教学中提倡使用多种学科的交融,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
6、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传媒,多欣赏音乐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音乐信息,开阔视野,进行交流。
7、重视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教学进度:
周次
|
日期
|
课题
|
1
|
9.1-9.2
|
品秋
|
2
|
9.5-9.9
|
《快乐的音乐娃》、《玩具进行曲》
|
3
|
9.12-9.16
|
《小手拉小手》、《快乐小舞曲》
|
4
|
9.19-9.23
|
《动物说话》、《你听,什么敲响了》
|
5
|
9.26-9.30
|
《你早》、《嘎嘎小鸭子》
|
6
|
10.10-10.14
|
《多快乐》、《娃哈哈》
|
7
|
10.17-10.21
|
《太阳》、《唱吧,跳吧》
|
8
|
10.24-10.28
|
《上学歌》、《放学歌》
|
9
|
10.31-11.4
|
《雁儿飞》、《小苹果》
|
10
|
11.7-11.11
|
《惊愕交响曲》、创编
|
11
|
11.14-11.18
|
《牧童》、《天黑黑》
|
12
|
11.21-11.25
|
《牧童谣》、《捏面人》
|
13
|
11.28-12.2
|
《小猴子》、《野蜂飞舞》
|
14
|
12.5-12.9
|
《小蚂蚁搬米粒》、《狮王进行曲》
|
15
|
12.12-12.16
|
《隆冬锵》、《放鞭炮》
|
16
|
12.19-12.23
|
《堆雪人》《乘雪橇》
|
17
|
12.26-12.30
|
《秧歌调》律动
|
18
|
2017.1.3-1.6
|
《补充歌曲》
|
19
|
1.9-1.13
|
期末复习
|
20
|
1.16-1.20
|
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