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这么安静地写点东西了,上面总是要让我们反思,其实,反思是对的,在固定的时间里反思就不太好,小波有句话说得好,“指标这个东西是一切美的敌人。”我不喜欢在没话讲的时候挤牙膏,相反,想讲的时候,可以滔滔不绝。
此刻脑子里最想说的就是张亚峰老师的课,总共听过她两次课,每一次都能让自己陷入深思。第一次听的是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和鹬蚌相争的第一课时,1.她把两篇故事连起来上了个第一课时,我没想到。2.她没用课件,我没想到。3.她在教生字词的时候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理解了那些词语,又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语不理解,而这些又是在自己的预设之中。我还是没想到,虽然我也知道这种教生字词的方法,可是在我的课堂上,我只用了两三次,大多数情况下想不起来,只是让学生读词语,然后再提几个重要的词语问问,没了。这次听的是东方之珠第一课时,我没想到我在课堂上极尽自己能力去讲总分总结构,极尽自己能力让他们发现“噢!原来这就是总分总!”而张老师却做得很容易。我疏忽了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理解需要循序渐进,张老师先将词语分好类,第二小节浅水湾有关的词语一行,然后海洋公园的词语一行,繁华的街市词语一行,问:“这些词语分别出现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写的是什么?”这下好了,段也分好了,结构也分清了,还需要讲多少废话么?我现在要来尽力回顾一下我是怎么做的,先是读词语,嗯好,读完词语指名读段落,然后概括每小节内容,概括的不好不说,等概括完,我问了一句“你们发现什么了吗?和第一自自然段的关系?”是的,某些学生发现了,但现在想来,这问题有点高大上了,还是简单通俗易懂点好,然后我就在吧啦吧啦总分总结构,活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自己都反感。这是我在听课时挫败感缘由,怎么能这么讲!结构鲜明需要让他们自己发现。另外一个让我觉得陷入深思的点是趁热打铁,读写结合,写法的指导。东方之珠香港,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龙城常州,有恐龙园,天目湖,环球港。比较再仿写。绝!我是真没想到。学生经过这么一练习,总分总结构更加领会于心,老师还要不停地比比个啥?
最后,我也明白,自己的提升空间还很大,离优秀还很遥远,一节好课,往往是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