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六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10月读书笔记《我在故宫修文物》读书笔记二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30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任艳芳     来源:本站原创

 

我在故宫修文物》10月读书笔记
本月,我读了《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二章《铜器室》,书中简单质朴的道理却让我受益匪浅。
第一个关键词是尊师重道。故宫铜器组的王有亮52岁,是非遗传承人,受人尊敬的青铜修复专家,带着许多徒弟,但是仍然不断提起他的师父,他手艺的源头。文中提到“这是个自我的时代,许多人略有所悟就自立门户,展示‘我’的聪明和努力,而王有亮的态度里有种笨拙的老实、老实的谦逊。”尊师重道是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欠缺的东西了,古时候教育孩子还可以有一把戒尺,现在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指出不足都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过我想但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谦逊好学的,对老师必定还会十分尊敬。
第二个关键词是忘我无我。“卓越的工匠工作时不动如山,沉静似水,世俗的喧嚣如水面的涟漪,在日复一日的专注中平静。他们遵守了匠人无名无我的传统,国宝上不会留下他们的名字,参观者也不会知道修复者是谁,他们看似没有追求实现自我,但这令许多人终身寻找的命题,早已经由每一次焊接、每一次上色而暗中实现。文物是历史的沉淀,是较个体生命远为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一流的匠人终日跋涉此间,自我消融于这广阔中,不再需借自我炫耀获得存在感。”
当一个人沉浸在工作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名利,甚至忘记了自己,那他必定会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佩服这些工匠们不求名利,不被外界所影响,不求闻达,只专注干一件事的精神。你能够想象像王有亮这样的专家出入靠的是小电动车,文保部不能用电,喝水要靠打水。条件如此艰苦,他们却守着这一方净土。反观我们有的时候还会抱怨教师待遇没有社会上的人高,会被外界所影响心态,要好好反思。
第三个关键词自己琢磨。“以前老师傅带徒弟都是让你自己去琢磨,不会主动教,想要学就是偷学”。“自己悟的东西你印象深”,“自己体会的东西和老师手把手教的也不一样”。我对这句话最有感悟,现在我们教学生,恨不得“把饭嚼碎喂刀学生嘴里”,灌输得太多了,主要是内容太多,时间太少,所以没时间给学生想太多,恨不得一口气把知识、方法都教给他。学生自己体会、发现的太少了。整个社会都是急躁的。课堂上,我们应该少讲少说,多给学生自我感悟、自我发现的时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们往往理论很会说,做起来却难做到。
以上三点,就是我本月读书的一点体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