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孩子们好习惯和艺术》读后感
作为教师,让学生养成好习惯非常重要。这是我们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负有的最重要的责任。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要从头抓起,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学生的坐、言、行。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根据孩子们可塑性和模仿性较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培养学生的倾听、观察习惯,认真做事、善于整理总结的好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及时发现和矫治学生的不良习惯。不良习惯附着在孩子身上,就如同天使折断了飞翔的翅膀,会给孩子的身心和前途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帮助学生弄清楚好习惯的价值,坏习惯的危害。只有认知提高了,改变不良习惯就有了思想基础、行动指南,当孩子们犯了错误,除了给予及时的矫正以外,还要多给他们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轻柔的抚摸,让他们感到无限的温暖,如同焦渴的小苗吸吮甘甜的晨露,进而点燃希望之火。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而是需要不断的重复和纠正。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应该先找准教育时机,在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反复抓,抓反复,这样才能最终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很多,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等,我认为这些都十分重要,作为小学老师,最重要的是根据他们的年龄及其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牢基础。
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要利用身边发生的一些小事来启发,教育孩子,使他们从中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奉献自己的爱心。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的环节中,这需要我们善于发现并加以耐心地去培养,只要我们的心中时时装着学生,时时关爱学生,那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