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在此次省网培训中,聆听了袁志勇老师的讲座,颇受启发,其实对于一线教师老师,作为教学一向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如何在习作课上有效教学,我觉得正如讲座中所说,首先得了解学生缺什么,我们才能确定课堂上教什么,这样才能真正利用好每周的习作指导课,实在有效教学。
在我的思维中,一直坚信小学六年乃至以后更多年的学习,是环环相扣的,那么这其中的一点作文教学也有它的系统,像一个磁场一样,由一个中心向外发散,又按照不同的轨迹最终回到这个中心,形成一个完成的写作体系。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我的自画像》习作教学为例,看似简单地写一写自我介绍,其实细细想来,可以以写人的主题进行一个系列的写作训练。从画一画自己——介绍自己——介绍我的同学——介绍我的老师——我与他人之间难忘的、最值得回忆的事情,实现由己及人,由人到事的一个小系统。
本学期开始,更觉得作文教学虽然是三年级开始,但在低年级开始就要好好渗透,语文文字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写作中,我们教室更要给学生一个恰当的示范。先来说说恰当的示范,我觉得教师写下水文是必要的。这比给学生一堆图片,一篇填空,一次次空想要适合得多。在如今已经发布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看,很多课文的语文文字都非常适合仿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仿写就是走向习作王国的必经之路。而到了三年级,得要有所提升了。三年级习作《春天的发现》时,我们参考例文,往往会把学生往春天来到花园里、春天来到草地上、春天来到小河里、春天来到校园里等类似的几个板块上引,学生也写不出心意,各部分之间联系也不紧密。于是我就写了一篇下水文,写一写自家小区中的发现,把对于景物的发现在游记中体现,叙事写景,相融相合,水到渠成。这也正是袁老师讲座中有效思维三段论中的怎么想,落实思维的方式。
学生的生活是他写作的金矿,学生的有效积累是他写作的源泉,而我们教师任重而道远,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去思考,针对学生的短板,进行有效的习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