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在故宫修文物》有感
有幸教师节收到学校的礼物《我在故宫修文物》,本就对历史文物感兴趣的我一有空闲就拿那本书出来翻翻,算是休闲。
翻开红色书的序,择一事,终一生。大历史,小工匠。这些工匠,花几个月修复一只能唱歌的钟表,结果被摆在展馆,还不是静默入谜,没有人知道它会叫。这位叫王津的宫廷钟表修复师隔着橱窗看着他修好的钟说:挺心疼的。他心疼他花了几个月把这上几千的零件清洗、组合、修理完成,它能发出清朝时取悦乾隆的鸟鸣声,泉水叮咚声,他那一刻是如此的心花怒放,一瞬间他有了乾隆面对进贡品的玩味和骄矜之情,只有朕,才配拥有此种宝物啊。可是,仅仅是瞬间,他又得面对下一个从灰土里扒拉出来的钟表,他就是干这个的。他干了一辈子,从19岁入宫,就一直在故宫西北这一犄角旮旯的“冷宫”地段,这座小小的四合院里,这间办公室,这张办公桌,一干就是39年!白天干活还得拉上帘子,所以他的脸显得苍白,虽然为他增加了些知识分子的儒雅。
王津、王有亮、史连仓、郭文林、徐建华、恽小刚、杨泽华、单嘉玖、沈伟、巨建伟、屈峰、闽俊嵘。这些人说是普普通通的工匠,其实是实实在在的大师。
读着这些人的事,有时就在想,这和我们教师的工作是不是有异曲同工的地方。我们对待学生就要像这些工匠专家对待文物一样,倾尽心力。学生有一点点的成长,在我们眼里都是惊喜的。我们会为学生发自内心的欢喜。他们的身上有很多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在喧嚣的世界,不受干扰,保持一颗真心。还有因了别人的一句话,你都不会弹琴,怎么会修琴,就开始钻研古琴。我们老师有时候不就是这样,因为要教学生,而先要自己学习精通。
这是一本越读越有意思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