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拜读《向孩子学习》一书,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小故事很平凡,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经常发生着这样的故事,但仔细读来,静心思考,这些故事却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孩子天真的话语,常常使大人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次心灵的震撼。孩子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则文章主要是讲述欣赏孩子的优点是向孩子学习的重要条件。书中这章讲述的故事是说作者的孩子学习上都以一种淡然的心态面对学习,高考之前的模拟考试失利后作者建议孩子放弃心目中的“北大”梦想,但是孩子的班主任鼓励孩子以放松的心态迎接高考。孩子很激动,不负众望,考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作者明白了:一个年轻人一旦选择了某一个特定的目标,无怨无悔地奔向心中的圣殿,即使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这是孩子的优点。
师生之间的实质关系,其中就说到“失去公平就失去了信任”。故事是说到老师对待学生是分等级的,有的以成绩区分学生,有的以容貌区分学生,有的以性别区分学生,有的以地位区分学生,但大部分是以成绩和容貌区分学生。几封信上都提到学生自己因为成绩和容貌产生自卑的心理,觉得老师对待自己和对待其他同学是不一样的,存在着不公平,有信任危机。
读完这些信,我不禁想起自己从教的五六年,貌似也对学生存在着不公平。往往我都会让成绩好的学生多帮我做事情,却忽略了成绩中下学生的心理想法。一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心思很单纯,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学生都很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都想得到老师给予做事的机会。大多数的学生最喜欢的老师还是具有开朗的性格,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有种平易近人之感,讲课风趣、生动的。
教师公平对待学生,要倾注在细微的环节之中。比如,课堂上请学生回答问题,要经常轮换提问对象,让人人参与;找学生谈话,要做到好、中、差面面俱到;安排学生座位,更要公开公正,不能厚好薄差。同时,对自己言行举止更要注重细节。比如,不要用敲打讲桌的方式平息教室内的喧闹或提醒学生集中精神;不要用大声吼叫的方式批评学生,更不要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甚至羞辱学生;不要在学生犯错误时动不动就通知家长;不要在批评学生时翻旧帐;不要用过激的言辞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要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学生;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要在说话时涉及学生的生理缺陷;不要忽视学生的任何闪光点等等。
一个真正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总是能尊重和宽容每一个学生,平等公平地对待所有的学生,无论学生是聪明的还是愚笨的、乖巧的还是顽劣的,他们都能够让自己的师爱阳光均匀地照耀在每一个学生身上。
因此,有公正才有希望,有公正才有是非,有公正才有人心,有公正才有正气,有公正才有信任。教师必须学会尊重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向学生学习!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一起分享同学生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