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读《向孩子学习:一种睿智的教育视角》有感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18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郭晓彩     来源:本站原创

 最近在看《向孩子学习:一种睿智的教育视角》这本书,其中第三章《爱与被爱为何变成了无休止的“战争”》最先吸引了我的目光,当即埋头去看。但将浅浅的几页纸浏览完后,心中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作者主要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抨击着一些家长的专制、溺爱和迂腐,他在文中提到的一些情况,相信每位家长都做过类似的事情,尤其是专制一块,可谓是家常便饭。并呼吁家长要给孩子空间、自由,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任何一位受过教育的人都会认同这一做法,但有几位家长能真正做到呢?诚然,过度的专制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促进父母和孩子间矛盾的生成。但我觉得,小学生的心智发育未成熟,是非观念并不清楚,有时候家长的“专制”并非是一件坏事。一般来说,教师子女的成绩都不算差,我以前做学生的时候觉得,因为他们是教师的孩子,比我们要聪明,当然成绩好。但长大后,尤其是参加工作以后才深刻地体会到,孩子们的智力基本都是一样的,差距在于平时行为习惯的额养成和自我约束力。这两样与父母的培养分不开!我办公室有位老师的女儿在横小念书,她要求女儿在学校里把作业完成,不许留到家里去做,所以,办公室基本是她最后一个离开。有次我也留得晚,听到她在旁辅导孩子写作业,刚开始孩子有些浮躁,嬉皮笑脸,字个别写得不工整,她母亲就捎带严厉地说“看看你写的字像什么,擦掉重写”。说完便拿过橡皮给女儿擦作业,自此女儿大气都未敢喘,踏踏实实地做起了作业。这让我想到了《红楼梦》中探春吃饭时屋子里没有一个奴才敢出声,可见其调教有方。这位老师在孩子浮躁时能够及时发现并制止,其说话语气绝对没有过于严厉苛刻,却行之有效。那是因为她在时刻关注着孩子,哪怕孩子一个细小的改变都了然于心,并及时遏制,让孩子知道,妈妈时刻在盯着我,不能做小动作。这种时刻被“看着”的感觉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包括我自己,但回首往事,我丝毫不计较当时父母的“严加看管”,正是有着这些严格的督促,才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我们做老师的也要能够时刻关注着学生,不让学生有空子可钻,让学生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相信他们的成绩也会有所提升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