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六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人性关怀,用心教育——《教育原来如此美好》读后感之三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03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钱晓莉     来源:本站原创

 

我们都知道这些俗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尤甚。教育原本就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有水滴石穿的耐性,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慢,需要平静和平和,需要细致和细腻,更需要耐心和耐性。      

回首走过的教育教学之路,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恐怕要是某些“问题学生”了,他们或是违反纪律、欺负同学,或是拖拉作业、成绩落后,或是……为此,我们不知操了多少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甚至斗智斗勇,却往往收效甚微。在各种快节奏的今天,我们挂在嘴边最多的是:怎么还不会啊?你怎么还没有背完?怎么又错了?……

读完《教育原来如此美好》之后,我觉得有必要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了。

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问题学生。正如书中所说,问题学生不是破坏者,而是受害者。他们的问题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不利影响而形成的。当我们深刻发掘学生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之后,我们便会发现,有些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如果我们将它们看作问题,只怕才是真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真正改变的不是问题学生本身,而是我们自己。事实上,问题学生往往缺乏安全感,比一般学生更需要关注和爱,我们要拥有良好的心态,学会理解和接纳、尊重和善待他们。

其次,我们不要以“我是为了你好”的救世主姿态自居,而是要真正去读懂孩子,对“症”下“药”,在反思中不断积累教育智慧。还记得那个有点以自我为中心、有攻击性行为的男生小A,快要上课的时候,有同学汇报说小A在前一节体育课上故意捣乱,影响同学练习持球跑。我打算心平气和地跟小A沟通一下,可他就是不作声,连续问了几次都一样。这时我气不打一处来,打算把他拉到一边来把话说清楚了再上课,可小A依旧僵持着不肯离开位置,我决定找他妈妈来,给他个下马威。谁知小A竟大声吼起来:“叫就叫,反正不叫今天回去也是挨打!”听了这话,再联系到以往的情形,我这才觉得小A在家肯定有事发生,于是缓和了一下语气问:“是吗?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打你?”这时,小A不禁把心里的委屈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他的语文期中练习得了78分,早晨出门时妈妈就警告他“暂时先放你一马,要是数学成绩也不好再收拾你”,结果小A数学只得了75分。原来,小A离开家时就带着一种压抑不安的情绪,捣乱只是他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而老师的批评却让他本就压抑的情绪坏到了极点,从而产生了抵抗的情绪。可见,如果不注意诊断和分析,不注意方法和技巧,非但不能解决问题,情况还会越来越糟。在转化每一个问题学生的具体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现成的套路,而是要因人而异,多研究多思考,方能找到“良药”。

最后,教育问题学生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过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贵在持之以恒。教育不是万能的,我们时常会有这样的尴尬境遇:一个问题学生,你在他身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却丝毫不领情,仍旧我行我素。这是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问题是长期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尤其是家庭,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问题家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唯有坚持不抱怨,不放弃,相信只要方法是对的,做总比不做好。

用心的教师不仅能帮助孩子去追求那一份骄人的成绩单,但是也会留心帮孩子捡起那些不小心丢失了的比成绩重要得多的多的东西,如:亲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