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女儿是中等生》有感
文中的女孩在我们身边处处有,时时有。我们家长更多的就是文中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时成绩出色,生活中生活能力强,在群体中是最受欢迎的人……最好每一项都能达到同龄孩子的佼佼者。素不知,我们的孩子是独特的每一个个体。
像文中的爸爸妈妈一样,我们做父母的,常常忘了欣赏自己孩子的独特,却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和别的孩子的比较中胜出。因此,“中等生”是不可接受的,“幼儿园老师”和“当妈妈”的理想,也是不可接受的,文中的“女儿”是幸运的,因为老师同学对她的认可,终于使她的父母醒悟,接纳了她,而生活中,我们做父母的,内心要足够强大,才能真正接纳自己孩子的独特。
人生不是赛跑,尤其在社会发展更多元的今天。心理学家发现,最能给人带来持久幸福感的,是找到自己最爱做,也最擅长去做的事情,投入其中。因此,当我们陪着孩子前行,在“竞争”与“素质”之间纠结,在“基础”与“创造力”之间摇摆的时候,时时想到,发现孩子独特的禀赋与能力,帮孩子找到在生活中的位置,可能,我们的矛盾和彷徨,会更少一些吧,这差不多是人生最重要的一课。
我家也有一个女儿,说句实话,女儿的各方面还是不错的,对于她的各方面,我觉得自己不是想让她优于同龄人,我想的是能让她掌握一些特长,为她今后的学习、工作或生活奠定基础。但是在某些时候,当女儿某些方面出现问题时我就会焦急,声音会不自觉地提高,对女儿虎着脸,甚至会呵斥她。而且每一次过后,自己又会后悔懊恼。我真应该学学文中的母亲,改变自己的观念。同样,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水平也要把握好尺度。
我要多多监督自己的思想,“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实际上每一个行业都有英雄,幼儿园和小学老师一样有英雄。我希望自己和孩子该是英雄时承担应有的责任,成为名副其实的英雄,该为英雄鼓掌时,伸出热情的双手当好鼓掌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