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童化课堂
绘本,源于英文“picture book”,也直译为图画书,顾名思义为“画出来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数学绘本是指故事情节与数学内容相关,且紧密联系的。
绘本以其独特的趣味性以及难得的童真、童趣吸引着学生。数学绘本是通过图画和文字两个层面影响一个数学故事,儿童对绘本中的图画有一种特别的偏好,图画中讲述的故事又让儿童兴趣十足。一本数学绘本一般都连贯地讲述一件事情,在图画的配合下,渲染气氛,描写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并细致介绍情节内容。数学绘本与其他学科绘本最大的不同就是数学味,学生追随故事情节,发现规律,表示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充满数学的味道。
我们的教育存在着这样的悖论:孩子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天赋就好比是他们的“脚”,而学校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好比是我们为孩子准备好的“鞋子”。每个孩子的脚的尺码是不同的,我们却让他们穿上“同一双鞋子”走路。有的孩子脚的尺码正好和鞋子尺码一样,他们能够走得很顺;有的孩子脚的尺码比鞋子尺码大,没走几步,就磨破了脚;还有的孩子脚的尺码比鞋子小,虽然能穿上,但是怎么也走不快。许多孩子进入小学学习数学之后,总感觉数学枯燥无趣,只是不停地计算、做题,随着年级的上升,学习数学的兴趣慢慢下降了。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只给孩子一双统一尺码的“鞋子”。
数学绘本作为对现行国家教材的一种补充,可以为孩子(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提供一双合适的“鞋子”。
所以我觉得童化课堂,可从绘本入手。
1.提升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而数学绘本正是依托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在故事中学习数学,有利于提升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古语有言,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孩子在进入小学开始学习数学时,是从游戏开始的,甚至是从表演开始的鹅,那么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数学。
2.为孩子提供广阔浪漫的知识背景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广阔浪漫的知识背景会为孩子的精确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数学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曾提到如何给学困生辅导的问题。他建议,当学生出现学习跟不上的问题时,教师不要就提论题地讲知识点,而应该留出时间,让孩子尽量扩大阅读量,为他们精确理解某个概念提供有力的支持。数学绘本在故事情境中提供了大量的数学概念,能够很好地为孩子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
3.为孩子提供真实的解决问题的情境
孩子在阅读数学绘本或者上数学绘本课时,会自动地进行角色自居,将自己带入故事情境,认真思考情境中遭遇的困境及解决方法。此时,数学不仅仅是课本上呈现的那个数学,而是生活中随时可能使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