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耳朵》《要下雨了》评课
六位老师分别执教了《大象的耳朵》和《要下雨了》。老师们或亲切自然,或激情四射,引领孩子们遨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
六堂课都能把握低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重视识字教学,根据生字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沈恬老师运用图片、追溯字源教学“兔”字,朱瑾老师对于“扇”字的教学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结合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不同读音表示不同意思。朱怡老师在教学“痛”和“烦”时,让学生观察部首猜猜意思。教学“潮湿”、“闷”时,张一、周晓霞、石玲三位老师都能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来猜猜意思,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还有潮湿的什么。教学“闷”时,周晓霞老师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时候觉得闷,石玲老师采用体验式教学,带领学生化身为小鱼,潜入水中,屏住呼吸,说说有什么感觉,这样教学“闷”学生体会更深切、理解更透彻。
这两篇课文都有小动物的对话,六位老师都采用多种方式关注朗读,朗读贯穿课堂始终,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分角色读等等,在角色体验中读好每个角色,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有所感悟。沈恬老师还在指导朗读的同时渗透文脉,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石玲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关键词,结合板书复述故事主要内容。
六位老师都能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词析句,注重语言实践活动。《大象的耳朵》中“耷拉”一词 张一老师让学生观察图说话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体会“下雨了”和“要下雨了”的不同,石玲老师在“谁是小录音机”的游戏中让学生复述听到的两句话,而这两句话一句描写下雨的情景,一句描写下雨前的天空,学生理解了“下雨了”和“要下雨了”的不同意思,还训练了听说的能力,设计巧妙。周晓霞老师让小朋友看着图当天气预报员,顺势理解“阴沉沉”一词。朱怡老师抓住语言训练点,如:大象在路上遇见了谁?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式把这些小动物穿起来,变成一句完整的话吗?老师们在随文阅读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在读与说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
建议:1、低年级的字词教学还要更扎实有效一些,随文识字的过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创设情境,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切实落实好运用。如文中出现的一些语气词属于四会字,老师们除了让学生观察说说共同点,还可以让他们联系生活用这些语气词说话,体会语气词的重要性。对于生字,要根据字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侧重点的教学,有的侧重字形,有的侧重读音,有的侧重体会它的构造,理解字义。2、朗读的指导要落到实处,有些字词在老师指导后学生还要读错,有些长句断句难,有些对话要读出不同的语气,我们还要从方法上具体指导。3、课堂上还要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关注学生、与学生对话,而不是关注自己的教案是否能顺利走完。4、写字教学要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课堂上都有写,可是反馈的时间基本上没有,这样就起不到指导改进的作用。
希望我们的课堂上,孩子们都能认认真真读好书,扎扎实实品字词,端端正正写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