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六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后感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27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任艳芳     来源:原创

《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后感

3月读书笔记

本月我读了《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到一些文字,很有感触。书中说“材料,是所有裱画圣手在当下遇到的困境,而且看上去,并不因科技的进步而有望解决。新生产的宣纸就是不如老宜纸,老宣纸是青檀皮在山上用日晒四个月自然漂白,整个工序下来要年半到两年。 如今已不可能用这种手工作坊的效率造纸,即便有人采用这种工艺,污染的空气和水,和从前的天气和山涧溪水也远不相同,造出的纸仍然不同。纸如此,绢也如此。不能随着科技的发达而解决,因为科技日益改造着世界,而这门传统技艺所需求的材料是跟传统生活息息相关,是传统生活上面长出来的有机物。世界变得越来越新,旧的生活方式、旧的抄纸铺子没了,老宜纸、古绫子也就没了。”要修补古画,需要特定的材料,但是这种材料越来越稀缺,面对这种困境应该怎么办呢?老师傅杨泽话说“我的能力有限,我老是说每代人有每代人干的事,但是不管多少,你积极地去迈出这一步,后面还有人。”“每一代人都尽己所能,如愚公移山,世世代代无穷匮也。”

这段文字给我的启示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境,时代日新月异,学生在不断地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而是要像文中的老师傅一样每一代人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要坚定地相信“后边还有人”,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这个思维里令人感动的不是相信明天会更好的乐观,而是对一代代传承者的信任和期待。这是瞬息万变。每十年就结束一个时代的现代化社会中奢侈的思维。”对学生、对后继者我们要有无比坚定的信任。当年我们80后,也被评为是垮掉的一代人,但是我们仍然能在社会中尽自己的一份责任。我们应该信任学生,学会放手。很多人认为,好老师就是把学生管得服服帖帖,在学生面前有绝对的权威,要关心学生生活、学习的每个细节。 但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有时候就像抓沙子一样,"抓得越紧,你就会失去得越多",宽严相济,张弛有度,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成长。就像文中的师傅一样相信年轻人,为未来的破局人培养人力阶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