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贴近,让孩子爱上科学课》
众所周知,科学是理工学科,它的显著特点是严谨、思辩、求真。正因为科学有着这样的一个特点,我们的科学课也有着理性、严谨、思辩、求真的特色。但是,脑科学研究又表明:儿童早期的科学学习是与情感相互作用的,愉悦和好奇心能够让儿童学得更好、学习行为更持久。我们低年段的科学课,重点不是儿童科学知识的讲授习得,而是要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在这篇文章中给我们低年级的科学教学提供了一些参考案例。
运用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让教学贴近儿童,接近科学本质,让他们站在课堂的正中央,体验科学的新奇、感受科学的乐趣、发现科学的奥妙,不知不觉爱上科学课。
如何贴近,让孩子爱上科学课呢?
在语言上,贴近儿童的表达,让师生情谊相通。儿童具有泛灵性,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一切都具有感情的。所以如果教师想把这样一群想象思维弥漫的儿童,引入真实的科学世界,就应该用感性的态度去帮助他们接受和理解。
贴近儿童生活,让认知情理相生。儿童因为有自己一定的生活经验、体验和感性认识,他们不是一张白纸,更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儿童渴望认识自身和周围的世界。所以,教师要为儿童提供与他们生活相关、与他们内在需要相近有趣的科学活动时,会进一步滋养他们渴望认知的天性。
贴近儿童的心灵,让学习情趣盎然。亲其师信其道。儿童具有较强的“亲师性”,他们对某位老师的好感会加大他们对这位老师的课的兴趣和重视。所以作为低年级的科学老师不妨把血红色视为朋友,蹲下身子说话,敞开心扉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思维发展和习惯的培养,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