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放手越成长
朱瑾
在平时和家长的交流中,我总是会听到家长们有这样的感叹:我家的孩子就是太调皮了,希望老师能够管得再严厉一点,要求再严格一点;我家的孩子太胆小,课堂中不敢表达,生活也是这样;是的呀,我家的就喜欢老师能够多表扬一点,一批评他就要难受······听到这样的话,我有时也会无措,只能含糊答应或表达出善意,表示会多加重视。但在做出一些尝试后,往往会发现是治标不治本。
记得前几天去幼儿园给孩子报名,和幼儿园老师聊到,有几位男孩年纪本来就卡在入学点上,比较小,再加上是男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并没有女孩成熟。于是,我表示,周围的好几位同事都决定给孩子推迟入园。但幼儿园园长却表示不同意,她表示,有时只是我们家长觉得孩子不行,而不是孩子真的不行。
园长的话让我深思起来。是啊!这不正像是生活中,我们大人会怕麻烦,剥夺了孩子训练自己独立吃饭能力的机会,从而导致了孩子到了可以独立吃饭的年龄还不能独自吃饭;孩子到了入园的年纪,却人为地延迟了孩子进入集体的机会。反过来,我们大人还在抱怨:哎,我们家的孩子到现在了还不会吃饭,到了三四岁了还不会自己穿衣服,到了幼儿园怎么办呢?只能在家里再待一年了。
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哪一件事情不是孩子亲自去经历才能学会呢?正是因为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孩子才完成了由不会到会的蜕变。越早教孩子独立吃饭,孩子才能越早学会独立吃饭。同理,其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家长越早放手,孩子越早经历,才能越早得到培养。
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老。其实我们看的是什么?不是孩子的能力,因为能力可以培养,而是孩子的性格和习惯。家长越早放手,孩子越早独立、越来越开朗、越容易融进学校和社会这些大圈子。
进入一二年级以来,孩子们都在成长,家长们也需要成长,这更体现在家长的思想的转变。或许有些家长就把孩子的成长任务全部交给了任课老师或者班主任,从而放任自由。但要知道:自律才有自由。
我想,家长在信任孩子老师的同时,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
1、敢于放手是基础。孩子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提升,家长不能越俎代庖,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
2、方法引导是关键。孩子作业可以让孩子自己记住、独立完成、反思批改。家长事后可以默默查阅等。
3、耐心等待是要求。孩子在成长中历练时,失败可能是必然的,父母要有等待的耐心,不要一两次失败后,家长就迫不及待地帮助他完成。
4、不要害怕失败。毕竟失败是成功之母,引导孩子从失败中汲取经验,走出失败阴影,这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