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上《三顾茅庐》有感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29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郭晓彩     来源:原创

最近我上了节公开课《三顾茅庐》,因为经历了几遍磨课,感觉被蜕了层皮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

首先对于教案的设计,以前我苦于不知该如何设计教案。基本是找成熟教案或者是上网搜些优秀教案,至于它们究竟好在哪里,我也说不上来。现在有了些许的想法,首先,模仿是必要的。以前在清英外国语新老师培训时,庄亚芬校长说新教师前三年需要模仿上课。所以有必要去寻找一些优秀教案来学习。其次,要有课时区分,以往我总是在上第一课时带上了第二课时的内容,却不知该怎样改。现在心中大概清楚,让学生总体知道这篇文章的脉络即可,不必细口,有时间让学生多读。再次,教案设计不用考虑面面俱到。这是我们新老师的通病,每次都恨不能将所有知识教授给学生,且不论学生究竟能不能够吸收,时间肯定也不够。上学期上《雾凇》时就是,看了几篇教案,我分别将其中的闪光点拉出,拼出了一份新的教案。结果想要抓的东西太多,时间根本不够。这次上课,我开头模仿一份成熟教案,分小组出示词语,教授学生理解词语的不同方法。我本意是想疏通词语,结果蒋校长将其拉出,说可以作为本课亮点。可见,每篇文章能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同时有一处闪光点就不容易了,不必纠结到底要教给学生太多知识!

其次是时间把握上。每次上课,我总是习惯性的拖堂,第一年领导听课就跟我指出这个问题,但是我都没当一回事。直到这次,被严肃指出,拖堂超过2分钟是严重的失误。首先,下课时学生的时间,老师不应该占为己有;其次,到点了学生听课效率很差,那几分钟的授课是无用的。后来,每次上课我就注意了,尽量不拖堂。

再次,是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老师是传到授业解惑的,语言应该是严谨而科学的,不应该出现太多的废话,这样既浪费上课的宝贵时间,还影响整个上课进度。在磨第二遍时,时间还是没控制好,蒋校长就跟我提出,几处地方我说了太多的话,把时间带过去了,上课的每一分钟都很宝贵,语言要尽量精炼,而且要老师说的少,学生说得多。课堂应该冲满了学生的声音!

最后,学生回答不上问题,真的是他们不配合吗?我第一遍上课时,渗透了理清文章脉络的几种方法——时间,地点,事情发展,并让学生找一种方法来理清本课脉络,我发现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悲催的是没有学生用地点转换的方式梳理层次。下课后,老教师纷纷表示,这个问题学生跟不上的,是我拔高了。这还是要追溯到教案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一堂课看似只有40分钟,其中缺额有很多奥妙,作为新教师,我还是应该多些工匠精神,潜心钻研。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