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曹仁花)
寒假放学前,学校给每一位中层下发了一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说实话,这本书挺难读懂的,读过目录后,感觉对管理者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让我重新认识了何谓管理。
在张瑞敏的序中有这样一段话: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看到这段话我凝思了片刻,发现这句话非常的有道理。一个初创公司在创业阶段总是无比的忙,忙赚钱的同时也忙着怎么管理经营公司,初创的企业无疑在管理上是漏洞百出,缺乏流程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随着团队的壮大、管理道路的不断摸索、人员管理能力的提升,一套符合自身公司发展的管理模式形成了。那时,我们看到公司在管理上不再有新鲜感,而更多的是实践好积淀多年而又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公司如此,学校应该也是这样。幸运的是,我们现在的学校管理已经基本有了卓有成效的管理模式,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很多时候总是在接受上级交代的工作和任务,在合理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就好了。但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需要创新的德育工作却不能用老办法来走新路,需要有效的决策和创新思维,有的时候,需要掌握并规划安排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
正如书中所说,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他们往往会从时间安排上着手。时间安排合理我们才能忙而不乱,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尤其是每一位管理者,要想有效就必须能将时间做整块的使用,我也很赞同这个观点,因为在我们处理一个问题的同时,是不可避免有很多其他事情的干扰,但有些事情我们必须及时响应解决,所以这时我们的时间比较零散,处理事情的效果不会很好。但当我们固定一个整块时间专门来做安排好的事情,不受其他事情干扰,这样我们的效率和质量都可以得到保证。但这样不受干扰的整块时间真的太难,往往在组织学校重要活动的时候,我还有想着班里的教学任务;在组织参加上级某项活动的时候,往往会有其他部门的任务扑面而来;想要专心读读资料,撰写活动项目的时候,很可能还有一堆事务等着处理……因为我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还是一个教育教学一线的实施者。我们一直在处理事情,忙于应对各种情况,但真的能说明我们都在充分的利用时间做有用的事情吗。书中告诉我们可以从以下方式来诊断自己的时间:1. 记录其时间耗用的实际情形;2. 做有系统的时间管理,将非生产性和浪费时间的活动找出来,尽可能将这类活动从时间表上排除出去。可以问自己:这件事如果不做,会有什么后果,如果认为不会有任何影响,那么这件事便该立刻取消;时间记录上的哪些活动可以由别人代为参加而又不影响效果。其实,这两点在提醒我,任务有主次,要学会适当取舍,或者说,有些任务,可以进行适当的分配,分配时,考虑学生的年段特点和兴趣爱好,也可以考虑分配任务执行者的特长,所有任务都由管理者来独立完成,显然是不合理的。
在当今的时代,时间是最紧缺的资源,若不将时间管理好,要想管理好其他别的事情那只是空谈。不论是否是管理者,如果不能好好的利用好自己的时间,不断被琐碎的事情打搅,终将会忙于琐事,而没有时间处理重要的事情,就更别谈卓有成效了。我想,“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这是卓有成效的基石,只有先懂得如何有效的安排时间,才能真正的实现精力集中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