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最近听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研制》的讲座,简单的评一评东方小学《莫高窟》的公开课,《莫高窟》的教学内容包括5块,第一块学习摹状貌的说明方法,老师出示图片并让学生猜彩塑,学生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说出彩塑的特点: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接着老师这样说:“用一个词概括一个彩塑的特点就叫做‘摹状貌’。”随着后面一个长句子的出示“有一尊……”更让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叫摹状貌,摹状貌还可以包括神态、样貌、外形。第二块惟妙惟肖词义的理解及读音的纠正。首先老师让学生读这个词语,同学们也都读正确了,接着有同学说另外一个读音读第一声,并自告奋勇地组词“生肖、肖像”,老师进行了纠正,并告诉孩子只有在作为姓氏的时候才读第一声。听到这里,我也在想,如果这位老师在孩子们读准“惟妙惟肖”这个词语的时候就结束了,那么这样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他们还是没有真正区分“肖”的读音,还好老师继续发问。第三块阅读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借助课前预习的资料学习第四小节,既避免了过多的教师主导,也给学生提供了锻炼和表达的机会。第四块练习说写。在教“壁画上的飞天”时,老师让学生也尝试用四字词语概论飞天的特点,这位老师考虑到一下子说排比句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所以先说词语再连起来说排比句,正好我上午自己的语文课也有个类似的环节,我是一起出示了四张图片,我一开始让学生看四张图说说蜘蛛织网的过程,刚开始几乎没学生举手,我备课时也忽略了,他们是三年级的孩子啊,后来我就让他们先一幅图一幅图地说,再连起来,果真学生敢说了。是的,备课进行充分的预设和了解学情还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在听完课后发觉自己需要充电的地方。最后一块是表达技巧的感知。学生学完重点段落后能自己总结出二三两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共同点:点面结合、情景交融、摹状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