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薛法根《剪枝的学问》有感
又一次聆听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课堂,那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层次分明的教学架构、扎实有效的朗读指导依稀记得,这一次,《剪枝的学问》,薛老师只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就带领孩子们徜徉在文字的海洋里,引得学生妙语连珠。
一、巧用听写检查预习,重视主笔美观书写
课堂伊始,薛法根老师不按常理出牌,设置“听写词语”板块,且别具一格。他让学生注意听一组词语找到要默的生字“蛋、舞、番”,听三句话找到要写的词语“成熟”,这从一开始就充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学生明显感到新鲜有趣,便积极参与、乐在其中。之后,在核对书写时,薛老师不止于字词的正确,还着重指导抓住汉字的“主笔画”把握间架结构,把汉字写美观,薛老师一个个细致地加以修改,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也自己修改加深体验。最后,薛老师用“成熟”一词在三句话中的不同意思让孩子们学着阅读时联系语境理解词义,孩子们似有所悟。薛老师设计的听写检查给予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词语句子的混搭、不同语境中同一词语的辨析、“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写字到位的指导,无不闪烁着薛老师课堂教学扎实与灵活的无穷魅力。
二、内容概括提纲契领
很多人阅读只是走马观花,看完便是结束,一问三不知,这确是阅读的大忌。今天,薛法根老师教会了孩子学会阅读完一篇文章能概括主要内容。他一步步地由简入深地教给孩子们循着“按顺序、抓关键词”的方法从一句话,到一段话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薛老师在从低年级的“初步了解”到中年级的“概括内容”这一教学目标的转换上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三、关注心理体会情感
薛法根老师真正将阅读教学落实到教方法:从教材入手,习得方法,用于阅读。他提醒学生们阅读文章总是要特别关注一些能反映“心理活动变化”的词语,这里总隐藏着作者的情感变化。他先教学生认识什么是“心理活动”;再找出类似的“词语”;进而联系文本语境,体验“心里的想法”;最后巧妙地运用于生活现场,体会心理活动的真实变化。由此,学生明了了“心理活动”在阅读与写作中的意义和价值。
四、指导朗读有法可依
一直觉得指导学生朗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本节课,薛老师旨在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即心情变化。重在指导学生区分不同的语言形式,应该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叙述语,自然平稳;对话语,角色变化;心里话,轻声细语。这样的归纳和点拨,简单清晰,学生可学可用,进步是显而易见的。教学,就是要看得到学生的进步,实实在在的变化。教和不教,学和不学,真的要不一样!
薛老师上的是《剪枝的学问》,减是为了增,舍是为了得。他的课堂朴实无华、清简精当、回归语文。这正是教给我们小学语文的剪枝的学问。薛法根老师的清简是言语智慧,薛法根老师的清简是审美境界,薛法根老师的清简是人生格局,薛法根老师的清简是大道至简。简约而不简单,人生大智慧,自成高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