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是中年级很重要的一种语文能力。我们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可是,要培养这种能力又很难。
首先,要关注用词是否正确、贴切;其次要关注句子是否明白通顺;再次还要关注内容、形式是否富于变化。
孩子们造句,容易千篇一律,比如说,在教学《长城和运河》这篇课文时,用“奇迹”来造句,当第一个孩子说:“万里长城是中国的奇迹。”第二个孩子很容易就说:“……是……的奇迹。”这个时候,我引导孩子们注意,“奇迹”这个词,既可以放在句首,也可以放在句中,也可以放在句末,顺序一变,说出来的句子就不一样了。形容“奇迹”,也不一定就要名胜古迹,生活中也可以运用,“看上去瘦弱的他,竟然获得了运动会长跑冠军,真是一个奇迹!”这就把“奇迹”这个词语用到日常生活中了。“奇迹”也不一定就用在人身上,动物、植物、物品都是可以运用的,“这件事真可以称得上是奇迹了,因为狡猾的狐狸居然也轻信他人,落得如此下场!”这就把“奇迹”用在了“动物”身上。
从语序、内容、角色等方面,多方面加以引导,造句就造出个性来了。指导造句,还要充分发挥例句的作用。课文中有许多句子,都很有特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必要时进行仿写,比如,贴切的一组动词,比较有特色的句式,表达生动的关联词语,还有一些修辞语句,等等,都可以为我们所用,摇身一变,成为学生造句的好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