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低年级)教材教法与教学设计》读书笔记
最近空暇一直在读《小学科学(低年级)教材教法与教学设计》这本书,因为在教一年级,在教学中也遇到一些困惑,希望从书中能找到解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年级的教材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玩的字眼,为什么低年级的教材中会有这么多玩呢?通过读这本书,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为什么在教材中会有这么多“玩”的字眼和玩的形式呢?这其实是由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决定的。低年级的儿童介于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过渡阶段,所以他们有着和这两类儿童相似又不一样的特征。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看到什么都想去摸摸或摆弄摆弄。还经常会向老师家长提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等。”但是,他们不仅希望得到成人帮助与解答,还希望通过自己实际地尝试、亲自动手实验、去发现问题,他们有比幼儿时期更高的寻求答案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他们还没有中高年级学生那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他们的思维虽然已经由具体形象思维转向了概括抽象思维,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抽象概括思维还处于形成阶段,需要科学教育引导。另外他们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但比较弱,对人对己对物开始有比较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这个时期的儿童还是比较依赖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尤其是老师。在低年段学生中,他们还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的时间非常的短,一般在十到十五分钟左右,年龄越小时间越短。
基于低年段儿童有着以上的特点,所以在低年段的科学教学中采用“玩中学”的形式是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他们的身心特点的。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可以多尝试采用“玩”游戏的形式进行科学教育的教学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