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倪老师执教的《鸟语》,曹校长的结构化课堂教学主题的讲座,我感触颇多。其中我就用结构评一下倪老师引导学生报喜的环节。倪老师引导学生发觉押韵时这样说“谁说得好,为什么?”这个方法曹校长在讲座中点出,此方法适用于孩子不熟悉押韵的时候,而从当时孩子们的回答来看,他们应该是熟悉的,所以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读得好!老师听出了韵律。”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了效率。这是我们大部分老师没有想到的,也是容易忽略的地方。我不由得想起了前段时间教的《长城和运河》,在结束文本教学后,我进行了拓展延伸,出示了孩子们学习过的东方明珠,让孩子们进行仿写,几个孩子写得很出色,我也很满意那天的课堂,也就放弃了反思,现在才发现还有几处可以加以完善,就像前面所提到的,我们班的孩子也知道句末押韵,我怎么还把他们当作不熟悉押韵似的,零起点来引导?为什么他们仿写前没有明确一下押韵,做到琅琅上口?所以我很感谢跟岗的机会,每一次跟岗都是一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