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教育个案
基本情况: 嘉怡,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容易受外界干扰,持续性较差。比较散漫,会随意走下座位,学习成绩教差,在班级处于下游。有时还会拿别人的东西,明明被别人看见了,还不肯承认。
教学背景: 家庭比较特殊,是个领养的孩子,在领养她好多年之后,父母又生了一个男孩,对她挺好的,物质条件和别人基本无异。但可能是领养的缘故,教育的要求不严格。或许家里有了弟弟,对她重视不够,所以有时想要拿别人的东西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采取的措施:
(1) 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2) 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
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
下一步的打算:
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跟踪分析,直到她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